2019咨询工程师《分析与评价》教材考点(31)
第二节 建设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
(一)建设规模
直接影响投资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
是确定原料路线、工艺技术方案、设备来源及资金投入等的重要依据,同时受到市场容量、原料供应、技术水平、设备能力、环境容量、建设配套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
1.确定建设规模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1)合理经济规模:衡量指标(单位产品投资、单位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投资利润)。
(2)市场容量与竞争力:大、中、小规模战略的选择。
(3)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供应量:自然资源的种类。
(4)技术经济社会条件和现代化建设要求。
(5)其他因素:资金可得性;与现有技术装备和规模的关系。
2.确定建设规模的主要方法
(1)经验法:相同或类似项目,不同规模下的技术经济指标。
(2)生存技术法:按规模分类,计算各时期所占份额及其变化,判断规模效率和生存能力。
(3)规模效果曲线法:通过扩大规模,研究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的变化情况,确定规模经济区。
3.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1)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的符合性:首要因素。
(2)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减量化优先。
(3)建设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4)收益的合理性(经济性)。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与现有装置有效结合和匹配情况。
(二)产品方案
与技术、设备、原材料及燃料供应等方案协调一致。
1.产品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2)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协作。
(3)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求。
(4)环境条件和生产供应条件。
(5)技术水平和运输装备存储条件。
二、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
(一)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考虑的主要因素6个: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符合清洁生产工艺要求。
2.工艺技术方案来源分类(5类)
全部国产化;部分国产化;国内外招标;仅引进工艺包范围(工程技术国产化);详细设计、部分设备采购由国内完成。
3.方案的比选
(1)比选内容
对各技术方案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可得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论证。
要突出创新性和技术特点,重视对专利、专有技术的分析。
(2)比选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首先定量分析:
①技术指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产品收率、原料损失率、产品质量等。
②经济指标: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投资、技术使用权费用等。
③综合指标:占地面积、定员等。
其次风险因素分析:影响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因素;被其他新技术替代、淘汰的可能性;国家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等的影响。
4.工艺技术的引进(转让)
(1)技术贸易特点。(6个)
(2)影响技术转让的因素。(5个)
技术评审,转让方式,政府干预,合作年限和范围,法律、合同等。
(3)技术转让类型。
单纯的软技术转让(技术许可证转让),通过贸易和投资转让。
(二)技术设备方案
1.考虑因素
(1)成交价格,专有和专利技术比较,设备结构和材质的创新。
(2)工艺技术方案与建设规模的适应性;各设备配置方案的风险分析。
(3)对自动化方案进行对比。
1.选择的具体要求
(1)满足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标准要求。
(2)优先选用国产设备;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力求经济合理。
(3)设备引进时,工艺成熟可靠性,技术上先进性和稳定性,新设备使用情况,引进制造技术或合作制造、零配件国内供应以及超限设备运输可能性。
(4)设备之间相互匹配,相互适应。
(5)符合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
(6)引进二手设备要慎重,与同类设备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7)应考虑管理与操作的适应性。
2.设备采购方案类型
(1)国内采购。
(2)公开招标国内外采购。
(3)引进技术、合作制造的方式。
(4)新设备通过招标确定开发研究企业。
3.设备方案比选
(1)比选内容:参数、性能、物耗能耗、环保、投资、运营费用、原料适应性、产品质量保证程度、安装试车技术服务等。
(2)比选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决定,必要时定量分析。
(3)推荐方案
【考题类型】
关于建设项目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研究的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 )。
(三)高新技术的工艺方案
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
1.特点及选择的影响因素
先进性:领先;填补空白。
创新性:首创,独特性。
成熟性:规模化生产。
实用性:关键技术;升级换代,技术进步;新兴产业。
方案研究突出“五高”和“三新”。
2.主要类型 ☆
三、场(厂)址及线路方案 ☆☆☆
(一)方案研究
1.考虑的主要因素 七项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资源条件和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因素,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社会和政策因素,人文条件因素,集聚因素。
2.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 10个
(1)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划的要求。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3)有可供选择利用的污染物存放处置场所。
(4)有丰富可靠的原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充足的水电。
(5)有便利的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6)有利于生产协作和上下游加工一体化。
(7)地形地貌要适合项目特点。
(8)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依托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
(9)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防洪防涝、防潮、防台风、防地质灾害、防震等自然条件。
(10)环境良好,有一定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不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3.特殊项目场(厂)址方案选择的要求 ☆
4.方案选择的注意事项
(1)方针政策、有关法规和规定。
(2)听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
(3)充分考虑投资主体的意见。
(4)避开某些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区和地段。
(5)避开威胁工厂环境、劳动安全卫生的区域。
(6)避开重要敏感区域或影响范围。
(二)场(厂)址及线路方案比选
1.比选内容 5项
建设条件比较、投资费用比较、运营费用比较、环境保护条件比较、安全条件(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2.比选结论:编制报告提出推荐意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考题类型】
1.进行建设项目场(厂)址选择时,应符合( )的要求(或表述正确的是)。
2.下列属于场(厂)址方案比选内容的是( )。
四、原材料及燃料供应方案 ☆
(一)方案研究
1.原材料供应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原材料的品种、质量、性能。
(2)原材料需求量:生产物流方案研究。
(3)必须进行多种方案比较。
(4)稀缺的原料还应分析来源的风险和安全性。
(5)涉及原料进口。
2.燃料供应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对燃料类别的特殊需求以及燃料的可得性;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2)研究燃料来源、价格、运输条件。
(3)辅助材料和燃料被替代的可能性与经济性;特殊要求的,能否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二)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案比选
1.采购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2.价格(含运输费)的经济性及可能的风险。
3.经过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五、总图运输方案 ☆☆☆
(一)总图运输方案研究
总体布置;
厂区总平面布置;
厂区竖向布置;
厂区道路布置;
厂外、厂内运输;
绿化。
1.总体布置
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园区布局规划等。
满足生产、运输、防震、防洪、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职工生活设施的需要。
2.厂区总平面布置 8个条件
(1)建(构)筑物应联合多层布置。
(2)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3)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5)与厂外交通相适应,与水、电设施相适应。
(6)合理确定厂区通道宽度。
(7)厂外工程设施通过厂区时应严格执行规范。
(8)改扩建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整理顺现有总图布置。
3.厂区竖向布置
(1)应与总体布置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
(2)满足生产工艺、场内外运输装卸、管道敷设对坡向、坡度、高程的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选择相适应的布置形式,力求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保证场地排水通畅。
4.厂区道路布置
满足总平面布置、土石方量计算和投资估算的要求
(1)满足生产、运输和消防的要求,合理分散人流和物流。
(2)与厂外道路衔接顺畅。
(3)与厂区的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铁路、管线、绿化等布置相协调。
(4)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5)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综合考虑选用。
(6)人行道结合人流路线和厂区道路统一考虑布置。
5.厂外、厂内运输
原料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
(1)厂外运输方案
经济技术比选因素:运输距离、包装方式、线路能力、运费、运输工具来源、运力、运输可靠程度、安全程度、承运公司资质等。
(2)厂内运输方案
标准轨距铁路运输——原材料和成品大批量运输。
无轨运输——广泛采用,以汽车运输为主。
短运距的厂内运输——电瓶车和内燃搬运车、叉车运输。
带式输送机——经常的、大量的松散物料运输。
6.绿化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同时绿地率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厂区绿化系数=绿化用地计算面积/厂区占地面积
(二)总图运输方案比选
1.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
是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
是土地预审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的主要内容。
可用于多方案比较或同类对比,可用于衡量设计方案。
(1)投资强度
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
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相关税费,按万元计;面积按公顷(万m2)计。
(2)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m,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
=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当无法单独计算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时,可以采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计算得出的分摊土地面积代替。
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4)建筑系数及场地利用系数
①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②场地利用系数=建筑系数+[(道路、广场及人行道占地面积+铁路占地面积+管线及管廊占地面积) ÷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场地利用系数不在现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内,但都是衡量项目总平面布置水平的重要指标;
就一般工业项目而言,其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5)厂区绿化系数
=厂区绿化用地计算面积÷厂区占地面积×100%
绿地面积包括厂区内公共绿地、建(构)筑物周边绿地等。
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考题题型】
1.关于厂区总平面布置或竖向布置或道路布置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或符合要求的是)
2.用地控制指标计算:正方向算、逆方向推。
2.总图运输方案的比选
(1)技术指标比选。
(2)总图布置费用比选:土石方、地基处理、地下管线、防洪抗震设施费用。
(3)其他比选内容:功能比选(生产流程、内部运输、安全生产);拆迁方案比选;运输方案比选。
六、土建工程方案 ☆☆
(一)基本要求及研究内容
1.基本要求
(1)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
(2)适应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4)经济合理。
技改项目,新增与原有相协调。
2.研究内容 ☆
(1)一般工业项目:建筑特征,结构形式,特殊建筑要求,基础工程方案,抗震设防措施等。
(2)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3)矿产开采项目:开拓方式。
(4)公路、铁路和其他线路项目。
(5)水利水电项目:库区移民安置的工程方案。
(二)防震抗震与地震安全性评价
1.防震抗震: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抗震设计措施。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求,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定相应防震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2.地震安全性评价:
(1)评价范围: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2)报送审查
评价报告报送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3)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内容:
①工程概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②地震活动环境评价;
③地震地质构造评价;
④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地震动参数;
⑤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⑥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七、公用与辅助配套工程方案 ☆
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厂外配套工程。
做到方案优化、工程量明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