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精讲讲义(14)
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一般程序
1.规划的前期准备
1.1 准备的时间
1.2 准备的工作规划
1.3 规划前期课题研究
1.4 前期准备的时间从新规划期前两年开始
比如“十二五”规划期是 2011-2015,则从 2009 年开始准备
1.5 准备的工作规范
◆ 国家级专项规划-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需由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拟订年度编制计划,报国务院批准
◆ 跨省级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改委会同有关省级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批准
◆ 编制规划的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典型例题】
◆编制规划所需的经费,由( )支出。A.国家专项拨款B.向政策性银行贷款C.社会集资D.财政经预算支出
【答案】D
【解析】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列入编制规划的部门预算,由财政支出。参见教材 P158。
1.3 前期课题研究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对目前规划进行评价和总结(回顾过去)
﹒对新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基本思路设想(展望未来)
1.7 前期课题研究单位
﹒通过招标或其他竞争方式选择﹒是咨询机构和咨询工程师的主要业务之一
2.规划编制
1.8 规划的决策主体
1.9 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
1.10 规划的决策主体
【典型例题】
◆编制省级总体规划,应由( )作出决策。A.国务院 B.省党委C.省级人大 D.省政府
【答案】B
【解析】省(市、自治区)县级的总体规划,由各个地方省(市、自治区)县党委做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决策由相应级别政府做出。参见教材 P159。
2.2 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四主体)
【典型例题】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公众参与,主要包括( )内容。A.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B.一般情况下,应公布规划草案
C.有条件的要举行规划草案的听证会D.规划草案必须经本级人大和政协的批准,才能报送政府审定E.规划草案必须取得半数以上的公民的同意
【答案】ABC
【解析】D 不是经本级人大和政协批准,是听取意见;E 无此规定。参见教材 P159。
3.规划的衔接
1.11 规划衔接原则
1.12 总体规划的衔接程序
1.13 专项规划的衔接程序
1.14 区域规划的衔接程序
1.15 规划衔接的内容
1.16 规划衔接其它规定
1.17 规划衔接原则 ◆ 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 专项和区域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 ◆ 专项规划之间不相互矛盾的原则
◆ 跨地区的区域规划要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的规划要求【原则】规划衔接原则 ◆ 下级主动向上级衔接 ◆ 主动与相关的平级衔接【形象理解】
当你介绍两个人认识时,应该先介绍谁?1.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在介绍长辈;3.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在介绍年长者;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给男士,后介绍女士;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8.介绍与会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原则】尊者先了解情况,一定要先介绍地位低的【2008 年真题】
◆ 我国规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衔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B.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C.专项规划之间不相互矛盾
D.编制区域规划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E.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和健全公众参与制度
【答案】ABCD
【解析】记原则。参见教材 P160。
2 总体规划的衔接程序
1.18 衔接时间
·在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 ◆ 衔接的原则
·平级或由下向上衔接,部分与全局衔接(记规则:平级或向上) ◆ 相邻规划衔接不成的处理·由国务院发改委进行协调·重大事项报国务院决定【关注点】 总体规划的三项衔接
【典型例题】
◆省级总体规划在送审之先,必须进行( )的衔接。
A.省级总体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的衔接B.省级总体规划与其它省级总体规划的衔接
C.省级总体规划与国家专项规划衔接D.省级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的衔接E.省级总体规划与县级总体规划
【答案】ABC
【解析】总体规划的三类衔接。衔接的原则是平级衔接或向上衔接。A 是向上,B 是平级,C 也属于向上。注意在总体规划中,未提及与区域规划的衔接。参见教材 P160。
【典型例题】
◆相邻地区间的省级规划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一般由( )进行协调。A.国务院B.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 P160。
3.3 专项规划的衔接程序■一般规则·向上或平级
■同级专项规划衔接矛盾时处理·由本级人民政府协调决定【关注点】 专项规划的三项衔接
【2009 年真题】
◆我国对专项规划编制衔接工作的规定有( )。A.规划草案送同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由其负责与总体规划的衔接B.规划草案送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由其负责与上级专项规划的衔接C.规划草案印发下级政府,由其负责与相关规划的衔接D.涉及其他领域的,规划草案送同级政府有关部门,由其负责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衔接E.相关规划间衔接不成,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协调;重大事项报同级政府决定
【答案】ABD
【解析】C 不会向下衔接。E 由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决定。参见教材 P160。
1.19 区域规划的衔接程序跨区域规划草案由国务院发改委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1.20 衔接的内容
■方针政策
■发展目标
■措施手段
■重大建设项目(先国家重点,后地方项目)
■不同层次规划对象的衔接
【关注点】三级规划衔接的要点(国家、省、市县)
1.21 国家级规划在战略方向上提供引导
1.22 省级规划要与国家规划大方向一致,且要有自己的特色
1.23 市县级规划强调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发挥各县市优势
【关注点】三类规划衔接的要点(总体、行业、专项规划)
1.24 国家总体规划是制订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1.25 行业规划应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
1.26 专项规划的内容是总体规划发展重点的具体化
3.6 规划衔接其它规定
■未衔接的规划不得报批和公布实施
■相关部门自收到草案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意见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各级规划与总体规划在主要内容上存在明显矛盾的,可提请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发改部门审查并处理
【2010 年真题】
根据我国编制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定,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衔接工作,从收到规划草案之日到提供反馈意见,时间不得超过()个工作日。
A.20B.30
C.40D.60
【答案】B
【2009 年真题】我国规定,各级各类规划之间要保证衔接,有关政府部门应在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反馈衔接意见。
A.10B.20
C.30D.60
【答案】C
4.规划论证
■规划草案在送审之前必须进行论证,否则不得批准和实施
■规划草案须经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出具论证报告。国家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论证
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 1/3
■草案送审时,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和规划论证报告
■规划编制说明中必须说明征求意见和衔接情况
■按规定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9 年真题】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论证工作需要遵守的规定有( )。
A.规划草案须经专家委员会进行深入论证,并由专家委员会出具论证报告
B.对国家级、省级专项规划进行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不少于 1/3
C.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
D.送审规划草案前,规划编制部门应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E.送审规划草案时,应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和规划论证报告
【答案】ABCE【解析】听取公众意见,不属于规划论证的范围,属于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参见教材 P161。
5.规划审核、批准
1.27 审批内容
1.28 审批权限
1.29 审批内容(主要三项)
■规划草案
■规划编制说明
·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情况·规划衔接情况·专家论证情况·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和理由
■规划论证报告
1.30 审批权限
【关注点】重要规划的审批
【2010 年真题】
下列关于我国各级各类规划审批权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各级各类规划草案由各级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B.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C.国家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批准D.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批准E.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答案】BDE
【解析】A 只有总体规划才需要人大审议,其它的只要政府审批即可。C 国家级专项规划,重要的由国务院批准,一般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报国务院备案。参见教材 P162。
【归纳总结】规划的决策、编制、审批主体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决策主体党委政府政府
组织编制政府政府有关部门政府及部门联合
审批主体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府
【典型例题】◆省级总体规划( )。
A.由省级人民政府决策编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B.由省级人民政府决策编制,由省级人大批准
C.由省级党委决策编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D.由省级党委决策编制,由省级人大批准
【答案】D
【解析】规划的决策主体与审批主体。参见教材 P162。
6.规划公布与实施
人大批准后应及时公布,国家级总体规划由国务院组织实施除需保密的以外,一般在批准后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布
7.规划评估及修订
1.31 规划评估的规定
1.32 规划评估的内容
1.33 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34 规划评估的主要方法
1.35 规划评估
■评估主体
﹒规划编制部门自行评估,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
■时间﹒规划实施阶段
■作用
﹒评估报告经论证后,是调整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
1.36 规划评估的内容(五项)
■宏观经济情况
■结构调整情况
■政府职能履行程度
■规划对发展环境的适应程度-判断规划是否仍然适用
■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程度
【关注点】政府职能履行程度评估的内容
1.37 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
1.38 环境治理
1.39 提供公共服务【
典型例题】
◆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规划经费使用情况
B.公众对规划的反映
C.政府职能履行程度D.规划对发展环境的适应程度E.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程度
【答案】CDE
【解析】规划的评估内容—共五项。参见教材 P163。
1 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40 系统性原则
1.41 可测性原则
1.42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使用原则
1.43 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使用原则
1.44 层次性和可比性原则
1 主要的评估方法
■综合评估法
■层次分析法(30 个指标)
■模糊综合评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典型例题】
◆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
A.综合评估法B.专家评议法C.层次分析法D.模糊综合评估法E.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DE
【解析】规划的评估方法,一定要记清名称。
8.规划的调整
■由规划编制部门提出修订方案
■需要报批、公布的要履行手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