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精讲讲义(41)

来源: 2018-08-26 19:20

  第十章 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第一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2.主体功能区划分

  3.区域开发规定

  4.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

  5.战略任务(三格局)

  6.优化开发区域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1.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间与范围

  1.2 开发的概念

  1.3 开发的理念

  1.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间与范围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规划的目标时间是 2020 年

  ■规范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2 开发的相关概念

  ■开发

  ·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限制开发

  ·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1.3 开发的理念(6 理念)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的理论

  ■控制开发强度的理论■调整空间结构的理论

  ■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2.主体功能区划分

  1.4 三种分类方式

  1.5 四类开发区域的内容

  1.6 各区域关系及功能

  1.7 三种分类方式

  2.2 四类开发区域的内容

  2.3 各区域关系及功能

  【2008 年真题】

  ◆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等类区域。

  A.优化开发B.禁止开发C.重点开发D.协调开发E.限制开发

  【答案】ABCE【解析】参见教材 P281。

  3.区域开发规定

  1.8 区域开发需处理好的五方面关系

  1.9 各区域开发首要任务

  1.10 开发原则

  1.11 区域开发需处理好的五方面关系■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主体功能区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主体功能区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12 各区域开发首要任务

  【典型例题】

  ◆ 以下有关主体功能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时间是 2020 年B.开发是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开发

  C.农产品主产区一定属于限制开发区D.城市化区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城市建设

  E.农产品区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答案】BD

  【解析】选项 B 开发是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非农业开发;选项 D 城市化区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参见教材 P282。

  3.3 开发原则(五原则)

  ■优化结构的原则-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保护自然的原则-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序开发

  ■集约开发的原则-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走空间集约利用道路

  ■协调开发的原则-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陆海统筹的原则-按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一性,海洋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进行开发

  4.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五方面)

  1.13 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1.14 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1.15 空间利率效率提高

  1.16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1.17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4.1 空间开发格局清晰(四格局)

  ■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为主体,全国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

  ■农业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农产品供给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海洋战略格局-基本形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4.2 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控制在 3.91%

  ■城市空间控制在 10.65 万平方公里以内

  ■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到 16 万平方公里以下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新增面积控制在 3 万平方公里以内,工矿建设空间适度减少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20.33 万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 104 万平方公里

  ■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林地保有量增加到 312 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陆地空间面积的比例

  ■保持在 40%以上,河流、湖泊、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4.3 空间利率效率提高

  ■单位面积城市空间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

  ■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明显提高

  ■粮食和棉油糖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单位面积绿色生态空间蓄积的林木数量、产草量和涵养的水量明显提高

  4.4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不同区域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条件的差距缩小

  ■扣除成本因素后的人均财政支出大体相当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

  4.5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3%

  ■森林蓄积量达到 150 亿立方米以上

  ■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80%左右

  5.战略任务(三格局)

  1.18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1.19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20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1.21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重点】两横三纵三城市群八重点区域

  【重点】两横三纵三城市群八重点区域

  【重点】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战略格局

  5.3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关注点】两屏三带“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6.优化开发区域

  1.22 优化开发区的条件

  1.23 优化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1.24 优化开发区的开发原则

  1.25 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

  1.26 优化开发区的条件■综合实力强■经济规模较大

  ■城镇体系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内在经济联系紧密■科学技术创新实力强

  1.27 优化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典型例题】

  ◆ 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包括( )。A.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B.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级C.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D.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E.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答案】ADE

  【解析】注意区别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定位。参见教材 P284。

  1.28 优化开发区的开发原则

  ■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生态系统格局

  1.29 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国家层面的三大优化开发区

  7.重点开发区域

  1.30 重点开发区域的条件

  1.31 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1.32 重点开发区的开发原则

  1.33 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1.34 重点开发区域的条件■较强经济基础

  ■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中心城市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

  1.35 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1.36 重点开发区的开发原则■统筹规划国土空间■健全城市规模结构■促进人口加快聚集■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把握开发时序

  1.37 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典型例题】以下( )属于重点开发区。

  A.关中-天水地区B.长江流域主产区C.华南主产区D.成渝地区E.江淮地区

  【答案】ADE【解析】参见教材 P286。

  8.限制开发区域(两大类)

  1.38 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

  1.39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主产区

  1.40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的重点

  1.41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类型

  1.42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类型规划目标

  1.43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开发管制原则

  1.44 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

  8.2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主产区(七区二十三带)

  ■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

  【重点】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战略格局(限制开发区)

  8.3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的重点区域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共 25 个,总面积约 38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40.2%)

  1.45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的类型(共 25 个)

  ■水源涵养型 8 个■水土保持型 4 个■防风固沙型 6 个■生物多样性维护型 7 个

  1.46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规划目标

  ■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形成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

  ■形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不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适宜产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

  ■人口总量下降,人口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公共服务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注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8.6 限制开发区的开发管制原则

  ■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

  ■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适宜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做到绿色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

  ■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

  【关注点】关于开发强度

  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占用的空间,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面积,已有的工业开发区要逐步改造成为生态型工业区。

  9.禁止开发区域

  1.47 功能定位与类型

  1.4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制原则

  1.49 近期任务

  9.1 功能定位与类型项目

  9.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制原则(三区分类管理)

  【关注点】三区可以进行的生产建设活动

  9.3 近期任务

  ■进一步界定各类开发区域的范围,核定面积,今后原则上不再进行单个区域范围的调整

  ■进一步界定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实验区的范围

  ■在界定范围的基础上,结合禁止开发区域人口转移的要求,对管护人员实行定编

  ■归并位置相连、均质性强、保护对象相同但人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禁止开发区域

  10.能源与资源

  1.50 能源开发布局

  1.51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1.52 水资源开发利用

  10.1 能源开发布局(五片一带)

  ■山西-煤炭资源■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开采和火力发电■西南地区-以水电开发为主■东北地区-石油、煤炭、坑口电站、风电

  ■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东中部-核电开发带

  10.2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典型例题】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的地区不包括( )。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中部地区D.东南地区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 P291。

  10.3 水资源开发利用■松花江、辽河区■黄河、淮河、海河区■长江、西南诸河区■珠江、东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

  11.区域政策

  11.1 财政政策

  ■原则-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

  式,对重生功能区给予补偿 11.2 投资政策(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大类)■政府预算内投资

  ·按主体功能区安排和按领域安排两部分,实行二者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政策

  ■民间投资·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投资

  【关注点】政府预算内投资

  【关注点】民间投资

  【典型例题】对于限制开发区,主要鼓励民间资本投向( )的领域。

  A.基础设施B.高科技行业C.市政公用事业D.社会事业E.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

  【答案】ACD

  【解析】对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限制开发区,鼓励进入三类领域。参见教材 P293。

  11.3 产业政策(五项)

  ■对国家鼓励类以外的投资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投资管理,其中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按照禁止类进行管理,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

  ■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并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资源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工艺装备、三废排放和生态保护等强制性标准

  ■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资源加工业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对限制开发区域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要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设备贷款担保、迁移补贴、土

  地置换等手段,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或关闭

  【典型例题】

  限制开发区域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要通过( )等手段,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或关闭。A.设备折旧补贴B.设备贷款担保C.迁移补贴D.土地置换E.设备贷款

  【答案】ABCD【解析】参见教材 P294。

  【典型例题】

  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 )区域,并区分情况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A.优化开发区B.结构调整开发区C.重点开发区D.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 P294。

  11.4 土地政策(五项)

  ■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政策

  ■探索实行城乡之间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本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规模挂钩

  ■探索实行城乡之间人地挂钩政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规模要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的规模挂钩

  ■探索实行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的增加规模要与吸纳外来人口定居的规模挂钩

  ■严格控制优化开发区域建设用地增量,相对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

  11.5 环境政策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