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重点章节例题:质量管理
案例一(质量缺陷、安全措施、验收)
背景资料: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8600m2,基坑开挖深度5.5m。该工程由某施工单位总承包,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施工。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监理机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均不符合规定,不同意进行论证。
在二层的墙体模板拆除后,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局部存在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指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进行修整。
主体结构施工至十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2处(一处为短边尺寸200mm的孔口,一处为尺寸1600×2600mm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
结构封顶后,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方进行主体结构部分工程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审核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所涉及的分项不全,指令补充后重新报审。
问题:
1.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指出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及专家组织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2.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的修整过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工序?
3.针对五层楼板检查所发现的孔口,洞口防护问题,分别写出安全防护措施。
4.本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应包括哪些分项工程?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
正确做法:分包单位编写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后,应当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由总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过后,递交监理单位签字后实施。
注:背景基坑开挖深度为5.5m,为深基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工程可以由分包单位编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对于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至密实部位,清理表面,支设模板,洒水湿润,涂抹混凝土界面剂,应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摘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超纲)。
3.针对短边尺寸为200mm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要有防止挪动移位的固定措施。1600×2600mm的洞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防护。
4.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包含的分项工程有: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现浇结构。(摘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超纲)。
更多2019年二级建造师备考资料、讲义学习、考前冲刺,加入二级建造师学习群:755515017,更有老师答疑解惑!
案例二(后浇带、施工缝、竣工验收、资料归档)
背景资料:
某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型建筑,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9层,建筑面积12000m2,外墙面及地面装饰材料为天然石材,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程度较高。施工总承包单位是该市第三建筑公司,由于该工程设备先进,要求高,因此,该公司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某大型安装公司。在工程施工及竣工档案归档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该工程筏板基础施工中,按设计要求留置了后浇带。后浇带中的钢筋及混凝土在基础完成28天后进行了绑扎和浇筑。
事件二:该工程的楼板在混凝土浇筑中有临时施工缝,混凝土队在施工缝处浇筑了高一标号的混凝土以防开裂。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到第3层时,发现有两根柱子混凝土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由原设计院重新核算,表明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
事件四:天然石材规格为400mm×600mm,铺贴采用湿作业法。石材进场后施工单位对石材的强度、表观密度、外观尺寸验收合格后即进行铺设。地面铺设完成后质检员发现石材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泛碱、花斑现象,在递交监理工程师的墙面石材灌浆方案中拟采用1:3的水泥砂浆灌浆,灌注分层进行,每层灌注高度为300mm,监理要求方案进行整改。
事件五:安装公司将机电设备分包部分的竣工资料直接交给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组织了该大厦竣工验收后,发包人要求设计、监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档案直接移交给市档案馆。
问题:
1.事件一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
2.事件二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
3.事件三中,对该工程柱子的质量问题是否必须处理?说明理由。
4.事件四做法是否妥当?试分析泛碱现象的原因。
5.事件五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不妥。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但钢筋应是贯通,只是混凝土后填充。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2.不妥。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不需要处理。因为按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有三处不妥:石材进场后施工单位对石材的强度、表观密度、外观尺寸验收合格后即进行铺设不妥;拟采用1:3的水泥砂浆灌浆不妥;每层灌注高度为300mm不妥。因为:
(1)天然石材进场后还应对其放射性指标进行检验。
(2)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灌浆。
(3)每层灌注高度宜为150~200mm,且不超过板高的1/3。
5.有三处不妥。分包部分的竣工资料直接交给监理单位不妥;监理单位组织了该大厦竣工验收不妥;发包人要求设计、监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档案直接移交给市档案馆不妥。正确的做法是:
(1)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档案,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
(2)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
(3)各分包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包单位。建设单位应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并向当地档案馆(室)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
案例三(防水工程、消防验收)
背景资料:
某办公大厦,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面积23824m2,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0m)。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屋面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大厦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室内厕浴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时,施工单位按与楼板同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并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上午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蓄水4小时后,下午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事件二:主体结构封顶、外墙砌筑完成、结构验收通过后,开始屋面及外墙保温体系施工。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施工单位仅做一道卷材防水,监理单位认为Ⅰ级防水必须施工二道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卷材施工沿长向、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泛水处采取空铺法。监理认为卷材施工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整改。
事件三: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问题: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
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3.事件二中,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指出卷材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三中有哪些不妥?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正确。
理由是:对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起拱高度在规范规定梁跨度的1/1000~3/1000之内。或答(9米跨度的在9mm到27mm之间,且6米跨度的在6mm到18mm之间)
(2)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6m梁跨:≥75%
9m梁跨:≥100%
2.不妥之一:与楼板同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
正确做法:二次埋置的套管,其周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0.2MPa)。
不妥之二:蓄水一夜检验。
正确做法:蓄水时间应达到24小时以上。
3.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正确。
理由:Ⅰ级防水必须二道设防,Ⅱ级防水可以一道设防。
施工错误一: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
正确做法: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
施工错误二:泛水处采用空铺法。
正确做法:泛水等立面处应采用满粘法。
4.事件三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理由:对具备相应情形的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且在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案例四(装修工程)(门窗、幕墙)
背景资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某寒冷地区写字楼项目的室内、外装饰工程。其中,室内地面部分采用地面砖镶贴,部分内部装修采用纤维板600m2,室外部分墙面为玻璃节能幕墙,采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其余外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镶贴陶瓷砖,门窗为铝合金门窗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建筑门窗进场后,施工单位对其平整度进行了复验,同时对新进场外墙陶瓷砖和内墙砖的吸水率进行了复试。
事件二:在送样待检时,为赶进度,施工单位未经监理许可就进行了外墙饰面砖镶贴施工,待复验报告出来,部分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事件三:外墙面砖施工前,工长安排工人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做了外墙饰面砖样板件,并对其质量验收进行了允许偏差的检验。
事件四:该工程玻璃幕墙采用的是长江牌硅酮结构密封胶,金属扣盖选用的是白云牌硅酮耐候密封胶,层间防火封堵采用的结构胶。为赶工期,单元体板块在工厂加工后第3天运到现场,第2天就进行安装。
问题:
1.事件一中,门窗工程、外墙陶瓷砖复试还应包括哪些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内墙砖吸水率复试?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3.指出事件三中外墙饰面砖样板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应对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外墙陶瓷砖抗冻性复试应补做。不需复验内墙砖吸水率。
2.不妥当。理由:①复试报告未出来;②未报请监理同意。
3.存在问题:外墙饰面砖样板件不应做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而应做在加气混凝土外墙上。并且应对其磁砖的粘结强度进行复验。
4.事件四中有三处不妥:
1)采用不同品种不可以。同一个工厂应使用同一品牌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耐候密封胶。
2)采用耐候密封胶不正确。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
3)做法不正确。板块加工完成后,应在温度20℃、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14~21d,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7~10d。
案例五(地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背景资料:
某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300m2,地下2层,地上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基坑深度为7.2m,基础采用桩基础加筏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2000mm,采用C40P8抗渗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桩基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单位为保证质量,严格控制桩顶标高,要求灌注桩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安全方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项目部随即组织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事件三:土方由挖掘机分层开挖至槽底设计标高,验槽时发现基地局部有0.5~1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地基处理,将软土挖出,回填石屑。
事件四:基础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浇筑后直接洒水养护7d。
问题:
1.指出事件一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三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4.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简述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灌注桩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理由:按技术规范,灌注桩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8~1.0m。
2.不妥之处: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正确做法:
(1)因为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请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开挖。
3.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机械开挖至槽底设计标高,未留人工清槽土层。
理由: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当将挖到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底的土层。
不妥之二: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地基处理。
理由:基底软弱土层处理涉及承载力的问题,处理不当,易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因此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勘察、监理或建设单位沟通,共同商讨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洽商文件,并四方签字认可,这样不仅能保证地基施工质量,而且为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提供了依据。
4.不妥之处和理由如下;
不妥之处一: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
理由:该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不妥之处二:直接洒水养护方式欠妥
理由: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小于25℃时,可结束覆盖养护,如果未达到养护时间要求,可直接浇水继续养护,直至养护结束。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在覆盖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时,结束覆盖养护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块体内部相邻两侧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宜大于25℃;
(4)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案例六(2014年真题)(测量工程、钢筋工程、防水工程)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地下一层,筏板基础,地上十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6,总方量1980m3,由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一次性连续浇筑。在施工现场内设置了钢筋加工区。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A点立尺读数a为1.441m,B点立尺读数b为3.521m。
事件二: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期间,试验人员随机选择了一辆处于等候状态的混凝土运输车放料取样,并只留置了一组标准养护抗压试件(3个)和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3个)。
事件三:框架柱箍筋采用Φ8盘圆钢筋冷拉调直后制作,经测算,其中KZ1的箍筋每套下料长度为2350mm。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一年后,屋面出现多处渗漏,建设单位通知施工单位立即进行免费维修。施工单位接到维修通知24小时后,以已通过竣工验收为由不到现场,并拒绝免费维修。经鉴定,该渗漏问题因施工质量缺陷所致。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他单位进行修理。
问题:
1.列式计算B点高程HB。
2.分别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应至少留置多少组标准养护抗压试件?
3.事件三中,在不考虑加工损耗和偏差的前提下,列式计算100m长Φ8盘圆钢筋经冷拉调直后,最多能加工多少套KZ1的柱箍筋?
4.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他单位进行修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修理费用应如何承担?
『正确答案』
1.HB=HA+a-b=75.141m+1.441m-3.521m=73.061m。
2.
(1)不妥之一: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期间,试验人员随机选择了一辆处于等候状态的混凝土运输车放料取样不妥。
正确做法:试验人员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
不妥之二:留置了一组标准养护抗压试件(3个)和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3个)不妥。
正确做法: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地下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的留置应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规定,对连续浇筑的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每组6个试块)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2)标准养护抗压试件留置组数:1980/200=9.9,即留置组数不少于10组,且每组为3个试块。
标准抗渗试件留置组数:1980/500=3.96,即留置组数不少于4组,且每组为6个试块。
3.100m×(1+4%)/2.350m=44.55,则最多能加工44套KZ1的柱箍筋。
4.(1)施工单位的做法不正确;理由: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的保修期限为5年,此处才交付使用一年,没有超过保修期限,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修理。
(2)建设单位做法正确;理由:施工单位应负责工程的维修与管理。
(3)修理费应由施工单位承担。
案例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
背景资料:
某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28层,其中4~28层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3m,预制率50%,采用的预制构件包括:外墙板、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段、飘窗板、预制风道等。该工程由某施工单位总承包,按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施工。
问题:
1.施工单位应根据该工程特点如何配置项目部人员?如装配式施工中采用新技术,项目部是否需要备案?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否需要制定专项方案?如需要,专项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3.叠合梁、叠合板预制底板安装应符合哪些规定?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哪些隐蔽工程的验收?
『正确答案』
1.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特点配置组织的机构和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应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应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3.叠合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顺序宜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2)安装前,应测量并修正临时支撑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并在柱上弹出梁边控制线;安装后根据控制线进行精密调整;
(3)安装前,应复核柱钢筋与梁钢筋位置、尺寸,对梁钢筋与柱钢筋位置有冲突的,应按经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
(4)安装时梁伸入支座的长度与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安装就位后应对水平度、安装位置、标高进行检查;
(6)叠合梁的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叠合板预制底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底板吊装完后应对板底接缝高差进行校核;当叠合板板底接缝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将构件重新起吊,通过可调托座进行调节;
(2)预制底板的接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尺寸、数量、位置;
(2)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3)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4)预埋件、预留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
(5)预制混凝土构件接缝处防水、防火等构造做法;
(6)保温及其节点施工;
(7)其他隐蔽项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