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施工中若干问题剖析
近年来,钢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相应出台了不少规则、手册、图集来规范设计、施工行业。但毕竟结构体系千变万化,设计、施工人员在应用过程中还是会产生诸多的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图设计采用程序自动生产或套用图集,未能深刻理解设计内容的关联性,特别对施工经验不足的人员来说,常会造成钢结构安装过程中产生问题。此外,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材料选用、节点做法等各方面没有深刻领会,也常会造成材料采购、钢结构加工、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困难,以下笔者对钢结构设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参考。
为调整钢柱底标高,通常在柱底板下与基础顶面预留约50毫米的调整空间,然后用微膨胀细石砼捣实,《门式刚架技术规程》CECS102中也有相应的做法,但在某些结构中,柱脚采用的锚检规格较大,其螺母厚度已达40~50毫米,再加上垫板的厚度,已超过50毫米的调整空间,因此当柱脚锚检直径较大时,柱脚底板下的二次浇灌层高度应保证有70~100毫米的范围,在柱顶标高、钢柱垂直度调整到位后,应及时将底板下的空间灌实。
另外,对于外包钢筋砼的柱脚,当外包砼柱内的纵筋间距较小且纵筋离钢柱外表面较近时,应特别注意砼柱内的纵筋和箍筋是否会影响锚栓螺母的固定,为便于固定螺母,砼柱内纵筋间距一般应大于150毫米以上,钢柱外表面与砼外表的距离也需大于300毫米以上,箍筋应在钢柱校正好之后绑扎。
编辑推荐:
为调整钢柱底标高,通常在柱底板下与基础顶面预留约50毫米的调整空间,然后用微膨胀细石砼捣实,《门式刚架技术规程》CECS102中也有相应的做法,但在某些结构中,柱脚采用的锚检规格较大,其螺母厚度已达40~50毫米,再加上垫板的厚度,已超过50毫米的调整空间,因此当柱脚锚检直径较大时,柱脚底板下的二次浇灌层高度应保证有70~100毫米的范围,在柱顶标高、钢柱垂直度调整到位后,应及时将底板下的空间灌实。
另外,对于外包钢筋砼的柱脚,当外包砼柱内的纵筋间距较小且纵筋离钢柱外表面较近时,应特别注意砼柱内的纵筋和箍筋是否会影响锚栓螺母的固定,为便于固定螺母,砼柱内纵筋间距一般应大于150毫米以上,钢柱外表面与砼外表的距离也需大于300毫米以上,箍筋应在钢柱校正好之后绑扎。
编辑推荐:
造价工程师考试指南
造价工程师报考热点问题答疑
2000年至2012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汇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