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主要地貌形态的特征与成因
地形面:可能是平面、曲面或波状面。例如山坡面、阶地面、山顶面和平原面等。
地形点:两条(或几条)地形线的交点,或孤立的微地形体构成地形点,这实际上是大小不同的一个区域,例如山脊线相交构成山峰点或山鞍点、山坡转折点和河谷裂点等。
地貌基本形态具有一定的简单的几何形状,但是地貌形态组合特征,就不能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示,而必须考虑这一形态组合的总体起伏特征,地形类别和空间分布形状。例如,山前由若干洪积扇群集所构成的洪积平原,这是一种地貌形态组合,其中每一个洪积扇作为一个基本地貌形态,具有扇形几何特征;但这一形态组合的特征则是纵向倾斜,横向和缓起伏,呈条状分布的洪积倾斜平原。
(一)残积物及风化壳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风化壳中常含有多种有用矿产,风化成因的铁、锰、镍、钴、铝矿床是这些矿种中的主要类型。风化壳和残积层的结构特点对工程建筑也有直接影响,因此研究风化壳有着重要意义。
1.岩屑型风化壳(机械风化壳)。岩石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在原地产生碎裂,形成岩屑型风化壳。其化学风化作用微弱,元素迁移能力也弱,组成残积层的岩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风化壳上层碎屑粒径细小,向下逐渐变粗,最下部是具风化裂隙的基岩。
2.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及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此类风化壳是在物理风化作用基础上,化学风化作用开始阶段的产物。在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硫化物受氧化成硫酸盐;铝硅酸盐矿物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碳酸化作用下,从矿物中析出,并形成碳酸盐。此阶段的典型矿物是石膏、方解石等,因水溶液呈碱性,有时可形成水云母等粘土矿物。此类风化壳形成于干旱气候带(荒漠带)及温暖的半干旱气候带(草原带)。整个风化壳因富含钙而呈黄—灰黄色,类似黄土又称黄土状风化壳,这类风化壳的厚度一般不大。
4.砖红土型风化壳。在化学风化作用进行较为彻底的情况下,硅酸盐矿物已全部分解,可以迁移的元素均已析出,形成硅、三价铁、铝的氧化物。风化壳因富含铁质而呈红色。典型的砖红土型风化壳主要形成于湿热气候带。
相关推荐:岩土师基础辅导资料:基础知识问答1
岩土师基础辅导资料:基础知识问答2
来源:233网校-岩土工程师考试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