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工程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
建筑地下工程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
来源:考试大2010年7月16日【考试大:中国最给力的教育考试网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场地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25~3.50m之间,具微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③1、③及④层圆砾。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流径补给,与盘龙江有水利联系。根据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工程特性分为4个主层及相应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②粘土:褐黄色及褐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湿,具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0.5~3.0m.
③圆砾:深灰及褐黄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较差,亚圆~次棱角状,丹岩成分为砂岩、灰岩、中强风化,砾石含量60~70%,粘性粉土充填。场地均有分布。平均层厚约7.0m.
其他土层对基坑降排水及喷锚支护影响不大,故在此不赘述。
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选择
止水降水措施一般有井点降水、帷幕止水防砂、坑内降水等。井点降水是普通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降水方法。但针对本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应先进行坑内降水,因此从施工安全技术、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宜采用悬挂式深搅桩止水帷幕(帷幕悬在透水层中)与坑内井点降水联合方案。
深基坑止水、降水技术措施的工艺和做法
场地浅部填土松散且厚度较大,开挖深度内地基土强度较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南、北、东三侧均有密集的民宅分布。基坑开挖后坑壁上压力和水压力增大,坑壁土体极易向坑内滑移,所以为保证基坑支护施工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基坑开挖前,宜在基坑开挖上口线外预先施工一排相互搭接的深搅止水帷幕桩。深搅止水帷幕桩设计和施工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要求进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开挖基坑底之下均为很厚的圆砾层,该层为相对强透(含)水层,无隔防止水效果,深搅止水帷幕桩只能选择悬挂式(即帷幕悬吊在透水层中),深搅止水帷幕桩绕基坑施工呈环形闭合状,这样不仅延长了坑内降水时坑外地下水的深流路径,而且有利于坑内降水和坑外回灌工作的进行,同时预设的环形闭合帷幕对深基坑的喷锚支护施工可起到兼顾支护的作用。
3.2基坑内部降排水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参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地下水埋深0.25-3.5m;孔隙型潜水具微承压性;水位降至地面下5.5m;基坑面积(146×198)㎡,等效半径为98m;基坑涌水量取值2425m3/d,降水半径取值243m,渗透系数取值46.6m/d.降水井直径为1m,井深7m,间距L=30m,单井出水量≥100m3/d.
降水井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2.1.2挖掘前必须向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注意抓好下挖、吊运土、护壁、找区等几个重要环节,做好通风、排水、照明、信号联络等准备工作。
3.2.1.4挖孔至圆砾层时,要加强井内抽排水和支模护壁工作。
3.2.1.6当井内无人作业时,井口必遮盖,防止掉入异物或坠落事件。
3.2.2排水沟
3.2.3降排水设备配置:
坑外回灌井和观测井的设置
井径D:1m、井深H≥3.5m(井深进入稳定地下水位1m以下),进坑东、南、北三侧回灌井数量分别为4口、2口、2口,水位观测井数量为别为3口、1口、1口。具体位置详见方案设计图。
5.1降排水施工前按城市建设有关规定需提前到相关部门办理市政排水排污手续。
5.3供电电源及供电线路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配电箱需要编号,加安全护栏、悬挂专业警示牌,并应做好防雨防雷保护。
5.4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降排水施工现场需设置临时围挡设施,临时围挡要考虑其他机械的正常运作。
5.6对降水运行的水泵应做好运行日记,发现异常,及时更换组织维修。
5.8回灌井的回灌水量应通过水位观测井中的水位变化进行调节控制,既要防止回灌水量过大而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回灌水量过小,使地下水位失控而影响回灌效果。通常回灌水量不宜超过原有稳定水位标高。
5.10回灌水可直接用基坑抽出的地下水,但回灌前必须经沉淀过滤后方可使用;用其他水源作回灌水时,水质要洁净未受污染。
工程小结
实施深基坑降排水的工程项目,不管其降排水方案多么周密、完善,在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地质变异性大、局部流沙或涌水、积水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应先充分考虑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处理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降排水方案是否妥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着深基坑施工技术方案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场地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25~3.50m之间,具微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③1、③及④层圆砾。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流径补给,与盘龙江有水利联系。根据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工程特性分为4个主层及相应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②粘土:褐黄色及褐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湿,具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0.5~3.0m.
③圆砾:深灰及褐黄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较差,亚圆~次棱角状,丹岩成分为砂岩、灰岩、中强风化,砾石含量60~70%,粘性粉土充填。场地均有分布。平均层厚约7.0m.
其他土层对基坑降排水及喷锚支护影响不大,故在此不赘述。
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选择
止水降水措施一般有井点降水、帷幕止水防砂、坑内降水等。井点降水是普通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降水方法。但针对本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应先进行坑内降水,因此从施工安全技术、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宜采用悬挂式深搅桩止水帷幕(帷幕悬在透水层中)与坑内井点降水联合方案。
深基坑止水、降水技术措施的工艺和做法
场地浅部填土松散且厚度较大,开挖深度内地基土强度较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南、北、东三侧均有密集的民宅分布。基坑开挖后坑壁上压力和水压力增大,坑壁土体极易向坑内滑移,所以为保证基坑支护施工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基坑开挖前,宜在基坑开挖上口线外预先施工一排相互搭接的深搅止水帷幕桩。深搅止水帷幕桩设计和施工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要求进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开挖基坑底之下均为很厚的圆砾层,该层为相对强透(含)水层,无隔防止水效果,深搅止水帷幕桩只能选择悬挂式(即帷幕悬吊在透水层中),深搅止水帷幕桩绕基坑施工呈环形闭合状,这样不仅延长了坑内降水时坑外地下水的深流路径,而且有利于坑内降水和坑外回灌工作的进行,同时预设的环形闭合帷幕对深基坑的喷锚支护施工可起到兼顾支护的作用。
3.2基坑内部降排水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参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地下水埋深0.25-3.5m;孔隙型潜水具微承压性;水位降至地面下5.5m;基坑面积(146×198)㎡,等效半径为98m;基坑涌水量取值2425m3/d,降水半径取值243m,渗透系数取值46.6m/d.降水井直径为1m,井深7m,间距L=30m,单井出水量≥100m3/d.
降水井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2.1.2挖掘前必须向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注意抓好下挖、吊运土、护壁、找区等几个重要环节,做好通风、排水、照明、信号联络等准备工作。
3.2.1.4挖孔至圆砾层时,要加强井内抽排水和支模护壁工作。
3.2.1.6当井内无人作业时,井口必遮盖,防止掉入异物或坠落事件。
3.2.2排水沟
3.2.3降排水设备配置:
坑外回灌井和观测井的设置
井径D:1m、井深H≥3.5m(井深进入稳定地下水位1m以下),进坑东、南、北三侧回灌井数量分别为4口、2口、2口,水位观测井数量为别为3口、1口、1口。具体位置详见方案设计图。
5.1降排水施工前按城市建设有关规定需提前到相关部门办理市政排水排污手续。
5.3供电电源及供电线路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配电箱需要编号,加安全护栏、悬挂专业警示牌,并应做好防雨防雷保护。
5.4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降排水施工现场需设置临时围挡设施,临时围挡要考虑其他机械的正常运作。
5.6对降水运行的水泵应做好运行日记,发现异常,及时更换组织维修。
5.8回灌井的回灌水量应通过水位观测井中的水位变化进行调节控制,既要防止回灌水量过大而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回灌水量过小,使地下水位失控而影响回灌效果。通常回灌水量不宜超过原有稳定水位标高。
5.10回灌水可直接用基坑抽出的地下水,但回灌前必须经沉淀过滤后方可使用;用其他水源作回灌水时,水质要洁净未受污染。
工程小结
实施深基坑降排水的工程项目,不管其降排水方案多么周密、完善,在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地质变异性大、局部流沙或涌水、积水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应先充分考虑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处理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降排水方案是否妥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着深基坑施工技术方案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