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有偿环境有价
广东省从今年开始在全省推行“粤Ⅲ”油,有人打比方说此举相当于给汽车“吃细粮”。“吃细粮”是为了少排放,每升油多掏2角钱,这点钱对许多车主来说不算什么,却再次传递一个信号:现代人在汽车消费中,用于保护环境生态的支出将越来越多。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传统的燃油汽车经过100多年的技术进步,虽然各方面性能逐步提高,但难以完全消除安全和污染隐患。反过来,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在城市的集中使用,使它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让人既爱且恨。爱——拥有它,是收入提高的标志,地位身份的象征;拥有它,可以享受快捷方便,可以扩大生活半径。许多没有车的人,期望尽快买车来提高生活质量。恨——无数的车祸,使无数的家庭痛失亲人;尾气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停车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交通拥堵浪费人们宝贵的时间。
总归是爱多于恨,现阶段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把汽车视为洪水猛兽。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开着汽车跑了几十年,中国也有不少人圆了自己的有车梦。如今,国内汽车市场产销两旺,政府借此拉动内需,显然不能限制企业生产汽车和城乡居民买车。人们买了车,不可能把它当成一件家具摆在家里,有车就要占用车位,有车必然上路行驶。如何趋利避害?通过宣传教育、尾号限行,倡导有车一族少开车、不开车,用意虽好,效果并未尽如人意。要从源头上想办法,使用清洁能源是汽车发展的方向,提高尾气排放标准、使用高品质的汽油和柴油,是目前的可行之策。这些措施,哪一样不得花钱?这笔钱,汽车消费者肯定得掏一部分。
车主们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买车时可以一下子花几万、十几万,用车时却怨油价上涨、停车费上涨。不妨想一想,导致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越来越多,而石油资源越来越少,产油、炼油成本越来越高;停车费上涨,也是因为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长,可供停车的地皮太少。除非不买车,不用车,既然买车、用车,分担一部分资源、环境的成本理所应当。
过去,人们习惯于免费或低价格使用资源、能源,造成大量浪费和污染。现在,这一习惯不改不行了。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转变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必然要把资源有限、资源有偿、生态环境有价的观念渗透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之中,对此,消费者应该有所准备,并且勇于担当,不吝付出。
来源:考试大-环保工程师考试责编:txl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