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初中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来源:互联网 2017-03-06 20:26
教学目标:
2.学习“劳”、“饿”、“空乏”等词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和表示结论的“故”的用法。

1.扫除文言字词障碍,疏通全文,并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排比句式的作用。

一、借助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通译全文。
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疱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仰不足事母,俯不足蓄妻子,东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对此,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2.教师范读。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段意。
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4)结论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提出问题:为何论点放在最后?(板书说明)
历史上六个著名历史人物 傅说 同:出身低微 异:时代,
管夷吾 有所成就
百里奚
生于忧患 理(一般) 劳 →动心忍性
空乏(生于忧患)
↓引申 困、衡——作(生于忧患)
国家(反面) 入:无法家拂士 →亡

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4.默读课文,找出同样使用排比手法句子,说出其作用。
5.讨论论点在今天意义。(请学生即兴发言)
6.读读背背。
三、布置作业。
2.背诵默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