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劝学篇》教师招聘(入编编制)考什么?
一、写作动机
张之洞认为当时新旧两派主张均有缺点: 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 又说: 旧者固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道,新者不知本;不知道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 之心。因此张才写此书,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他所谓 务本 ,即要维护清朝封建 统治和三纲五常。所谓 务通 即向西方学习,其中包括游学、广立学堂、翻译西学、办报纸、变科举、教农 工商、教兵开矿、修铁路等事。他极力表示,他将持教师招聘网允,既重 中学 ,又不反对 西学 ,而是使两者各司其事,发挥不同作用,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在不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革,以维持清王朝的长治久安。
二、 中学 、 西学 具体内涵
中学指封建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他在《劝学篇》中说: 《四书》、《五经》、 中国史学、政书、地图为旧学, 他认为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应当放在首位,学生应先从经史子集中学习 圣人之心 和 圣人之行 ,然后才学习对封建统治有用的 西学 。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 明 纲 ,在三纲之中,他又特别强调 君臣之纲 的重要作用,以这一纲领作为反对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依据。 他宣扬 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 甚至说: 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心作,纲纪不行, 大乱四起。 其目的是伸君权抑民权,反对君主立宪,维护君主专制。说明他不同维新派而超于顽固派之外。
西学指 西政 、 西艺 两方面。 西政 中又推崇 刑狱立法 ,,与维新派 西政 有本质区别,并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他极力反对那些能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 资产阶级文化。把新思想比作 洪水猛兽 ,将提倡资产阶级文化的人视作 自忘其祖 、 自贱其宗 。 西艺 即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举办西学的目的在于 治世变 。
如何认识 体 、 用 关系?张说: 讲西学必先通中学,乃不忘其祖也, 今欲强中国、存中国,则 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不乱首,弱者为人权,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三、 中体西用 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1、初期有利于引用西学
在当时的中国,要在封建主义旧文化弥满天下有社会里塞进若干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外,还不能提出更有效的宗旨。只有以 中体 为前提,西学才能有所依托,否则,它在中国则没有适于生存之土壤。也正因此, 中体西用有其积极的影响,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引进了一部分西学,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 开了缺口。从这一意义上说, 中体 固然是实行 西用 的紧身衣,但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内又成了实施西用的保护伞。
2、对近代新教育的影响
中体西用 是洋务派、维新派、清末新政等创办中国近代新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洋务派以 中体西用 为旗帜举办洋务教育,维新派也以此论为变法的护身符, 百日维新 之文教政策也贯穿这一思想,
清末新政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办学宗旨是 中体西用 的具体化,因此,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改革。
3、历史局限
第一,张之洞于维新变法前夕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二,中学和西学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者是不可能并行不悖的。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政治危机的深化,中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也就发生动摇,它的 体 的地位也就难以维持下去。 何况西学与中学又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衔接关系,规定讲西学必先通中学,终究也是行不通的,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教师招聘网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