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教案:《时间的测量》教案模板
小学自然教案:《时间的测量》教案模板
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
教材分析
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明确事件发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会动手操作使用钟表、秒表及正确的读数。
教材分析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⒉可采用学生实验及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的启发式教学。
本节共安排1 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⒈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⒊介绍测量时间的工具。
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
通过介绍“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等实例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⒈教学重点:时间的含义、时间的单位与换算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
⒈学生实验:让四位学生先后背同一首诗歌,进行竞赛,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背一首诗歌所用的时间,比较哪个学生背得最快?并记录最快同学所用的时间及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⒊每组学生合作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
实验项目 开始时间 结果时间 操作时间 比较快慢
听音乐
天平称铁块质量
作时间指的都是时间,但它们所表述的含义不一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指的都是某一时刻,而操作时间是指某一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分析本节课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分别表示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指的都是时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钟,即为时间间隔。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刻概念,可对(同一时区)事件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通等。
讨论:根据表中测量铁块质量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完成得快?能否将这些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㈡时间的单位
举例:
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日影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测量时刻的仪器 日晷仪来作为测量标准。
小结:时间的单位:天、小时、分、秒。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1小时= 秒,150分钟= 秒= 小时= 天
要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具体数据,需用工具进行测量。
介绍我们平时在广播、电视中收到的准确的报时,就是我国西安、上海天文台用天文方法精确测定时刻后报出的,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
回忆表中数据的测定的过程,钟、表测定实验开始的时刻及结束的时刻,故钟、表、指针或读数显示的是时刻,它的准确值达到秒,并由先后的两次时刻差可求得时间间隔。而秒表只能测定时间间隔,其中机械秒表只能精确到0.1秒。
原子钟误差在300年内不超过1秒,田径比赛用的电子计时器,准确值可达到0.01秒。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
时刻:比较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时间间隔: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
⒊钟、表测时刻。
六、习题与解析
⑴下列各种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中央电视一台新闻联播节目从19点开始
小王100米跑的比赛成绩是11.7秒
钟 表 秒表 闹钟
24圈 86400圈 1440圈 4320圈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有了时刻的概念,可以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
⒉课后作业 :
10秒35 10秒36 10秒33 10秒347
24分36秒= 小时
10时= 分= 秒
⒊参考答案:
⒋简要分析
⑴最接近真实值的时间就是取其平均值
t1+t2+t3
3
宇宙时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