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纸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纸币的优点。
2.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的探究,增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5.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纸币的优点及发展历程。
【难点】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交子产生"的文字资料。提出问题:交子的产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的产生相比于金属货币有什么优点呢?直接引出新课《纸币的产生》。
导入实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纸币的产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货币的一些知识,那么货币发展的历程怎样呢?纸币的产生又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现在咱们先看一段关于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的一段文字资料。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纸币的优点
过渡:材料看完了,现在需要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货币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交子与金属货币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呢?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给大家3分钟时间。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归纳:货币经历了从最初的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的过程。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交子作为中国的纸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刚才同学们也得到了很多优点,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纸币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2.纸币的基本特点
过渡:同学们,从刚才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纸币最早是由商户发行的。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比如一些地区:香港、澳门、欧元区等都是地区发行纸币。
3.探究"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纸币的发行量
过渡: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那么,国家是不是可以任意的发行纸币呢?下面请看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案例: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地抢购各种物资。
问题: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之后,逆向设问: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归纳: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调查班内学生收到假币的情况,并请他们谈谈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明确: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
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纸币,其中包括纸币的优点、基本特点、以及纸币发行量的限制。其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纸币的优点和发展历程,并且应该理解纸币发行量不当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爱护的人民币,坚决同危害人民币的行为做斗争。
作业:(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2)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财会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