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组织、发起"护国救党运动",揭开4.12屠杀序幕。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在我省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常常出现的题目,尤其是他的五育思想出现的频率尤其高。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他的五育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3.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4.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5.美育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在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感随着人的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