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部分解读
《学记》部分解读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通篇围绕教育展开,从教、学两个角度阐述何为成功的育人方式。其中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不啻成为优秀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有德有才的社会管理者,如果想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办教育入手。体现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2.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人们只有经过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才能够自我反省,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知道困惑,才能够自强不息,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所以说,教学与求学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学一定是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的。
3.教由所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不正确的事情,在还没出现的时候就要通过教学加以禁止,这叫"预防",体现了预防性原则;当学生适宜接受的时候进行教学和训练,这叫"及时",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特征,要求及时施教,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不超越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识能力,传授知识,这叫"循序",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组织学生交流切磋,吸取彼此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这叫"观摩",要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采用讨论法。
4.考校所成: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一年主要考察学生背诵经书的记忆力;第三年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热爱学习,重视学业,热爱集体;第五年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的广博和对老师的敬重程度;第七年主要考察学生求证知识和选择朋友的能力,达到这些目标,小有成就;第九年学生就该有较高的智慧,善于归纳推理,触类旁通,洞察明理,确立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做事不违背社会的基本规律,这叫大有成就。古人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大有成就的标志,这与起步阶段的立志教育有重大关系,所以要注重立志教育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