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初级法律法规》章节讲义(4)
分类
内容
信用风险
(违约风险)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当中,因而是银行最复杂、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
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操作风险
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它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因而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
流动性风险
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变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
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通常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分为
声誉风险
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银行通常将其看作是对其市场价值最大的威胁。
法律风险
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罚款、罚金或进行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战略风险
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发展阶段
时间
主要内容
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
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与当时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为主有关。
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
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银行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极大压力,银行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开始大量创新并使用金融工具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来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负债规模的扩大使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汇率波动不断加大,而且利率波动也开始变得更为剧烈。此时,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和期限的共同调整、经营目标的互相代替以及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
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组成
内容
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的,应根据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建立相适应的区域风险管理中心,与国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合,对各国、各地区的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在国别、地域之间的转化和转移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
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
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为避免各类风险在地区、产品、行业和客户群的过度集中,银行可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防范和转移各类风险。同时,重视定量分析,通过内部模型来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以更为客观和科学地管理。
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
组成
内容
股东大会
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确定银行整体风险的控制原则。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董事会是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对银行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银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的各种风险。董事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并呈交董事会批准。
监事会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银行内部的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作。
高级管理层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的各种风险。银行行长是承担具体风险的最终责任人。
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两个基本准则:一是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高度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规避策略;二是风险管理部门不具有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以降低操作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既要保持相互独立,又要互为支持。
其他风险控制部门
流程
内容
风险识别
有效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风险识别的方法有5种: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据、曲线、图表等模拟银行未来发展的可能状态,以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及后果)、分解分析法(将复杂的风险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风险因素以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失误树分析方法(通过图解法识别和分析损失发生前各种失误的情况及引起事故的原因,由此判断和总结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风险损失)。
风险计量
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断开发出针对不同风险各类的量化方法成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通过降低监管资本要求鼓励银行采用高级的风险量化技术。
风险监测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二是报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与效果。建立功能强大、动态/交互式的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体现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
风险控制
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内容点
详细内容
资本构成
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大类,且附属资本规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资产信用风险分级
根据资产信用风险的大小,将资产分为0、20%、50%、100%四个风险档次。
表外授信业务监管
通过设定一些转换系数,将表外授信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
资本监管
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时间
事件
改进的主要表现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发布并实施
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2004年3月1日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施行,主要改进有:
重新定义了资本范围,明确了资本的限额与限制。将银行分为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等)和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
规定了0、20%、50%、100%的资产权重系数,取消了10%、70%的资产风险权重系数。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权重使用标准法,经银监会批准,银行可使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
详细规定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检查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银行最迟在07年1月1日达到最低资本要求。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