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级法律法规》复习知识点(1)
第一章 经济基础知识
从以前的考试看,预计占比例为1%。在备考中,考生需在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行业分析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分别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等指标来衡量。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一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充分就业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率
物价稳定是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避免出现高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
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如运输、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汇款、捐赠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标。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了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如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借款及企业信贷等。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
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丧失、资本的大量外流、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本币的大幅贬值,甚至导致严重的货币和金融危机。
而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既使大量的外汇储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又常常因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加本国货币投放,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在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使消费支出增加,社会购买力上升,市场兴旺,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市场预期好转,企业投资意愿增强;生产发展迅速,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数额显著增加,利润激增,这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也处于最高水平。
在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失业人口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滞销,生产缩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严重下降。企业破产倒闭使银行贷款坏账增加,导致银行贷款收缩,信用投放能力锐减,经营利润也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在经济复苏阶段,公众对市场信心恢复,企业投资意愿增加,企业开始增加投资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利润增加,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也显著扩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和利润也有明显扩大。因此,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就会比较好;如果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与萧条之中,那么银行业整体上也难以保持健康。
当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货币贬值时,往往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
(1)货币危机。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受到投机性袭击时,该货币出现持续性贬值,迫使当局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提高利率。
(2)银行危机。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
(3)外债危机。一国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支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
(4)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三、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一般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投资结构等。
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从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从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
1.产业结构
三个产业的划分范围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2.消费投资结构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随着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普遍应用,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各国的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并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相互促进,推动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流动更加自由。
跨国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跨国集团和跨国金融机构活跃于全球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各项业务,调度和配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金融业务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全球化,必然引起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的全球化,并由此对银行带来巨大影响。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