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新生事物,颇受大学生的欢迎。有人认为校园贷款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的迫切消费需求,鼓励大学生做些兼职、融入社会。也有人认为对经济来源单一的大学生来说,校园贷款额度过大隐藏着不少危险信号。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作为互联网衍生产品的“校园贷”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解决了大学生的迫切消费需求,但由于大学生消费安全和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引发借贷隐患甚至债务悲剧,应引起学生、高校以及金融监管方面的重视。
“校园贷”是把双刃剑,其积极一面表现在,对于当前无资金积累和外力支持的创业大学生来说,“校园贷”有助于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同时,借贷助学能为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而且为了还贷能够激励大学生们积极进行社会实践,融入社会。但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安全缺陷和风险漏洞,“校园贷”贷款门槛低、条件限制少,也让不少大学生混淆了刚性需求和膨胀需求的区别。如果只看到借贷消费时的艳羡而忽视潇洒之后的付清压力,只有创业的冲动和激情却缺少相应的能力与学习,不免给自己甚至家人挖了个大“坑”。
其实大学生借贷本是救急所需,一旦缺少了安全的弦,就容易出现大学生无力偿还而躲债甚至自杀的悲剧。为此,作为“校园贷”产品提供方,其必须并且只能尊重市场规则,立足校园、学生实际的基础,明确贷款门槛、限制条件。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校园贷”以及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堵上由此带来的安全和风险漏洞。而作为借入方的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和适度意识,做到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学生家长和学校理应在思想引导、财商培养、风险教育上多下功夫,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理财。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