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地里起沟、播种、盖土、覆膜,晚上回来抢着做饭、扫地,午休时间还帮忙修理农具。”说起这几天住进家中的年轻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的颜顺东老汉竖起大拇指,“咱农民就欢迎这样的干部。”(4月7日 新华网)
在新入职的年轻干部队伍里,不少同志的“书生气”还很重。有的即使出生于农村,却因种种原因而不熟悉农村。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开展工作时往往理不出头绪、抓不住关键。如今,让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自然能帮助这些年轻干部更了解农村,更懂得民间疾苦,进而为干好本职工作奠定基础。
正如刘文洁所言,过去之所以对老百姓的某些做法不理解,主要在于自身不了解实情。比如填表格的事情,在大家看来很简单,可有些群众的确不会填。如果用自身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难免会滋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通过“田间土炕”这个锻炼场,能够让这些年轻干部在充分认识到基层差异的同时,及时转变角色、摆正位置。
其实,何止是年轻干部,每一位干部都应主动接受“田间土炕”的检验。久在办公室,乡情民意就不容易传导上来,这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群众的质量。俗话说:“树高千尺在根深”,党员干部要追求进步,就要学会在基层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毕竟基层是检验能力与作风的最好试金石,有了“接地气儿”的表现,必定会为成就千里之行积蓄好力量。
由此来看,青海的“新苗”干部培训抓住了联系群众的节点。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年轻干部只有深入到田间地头,多去观察民情、倾听民生、感受民意,才能够学好本领、打足底气。很多生动的实践证明,干部和群众走得有多近,群众和干部就会有多亲。当“与群众打成一片”,践行担当的每一步都会彰显厚度,体现温度。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田间土炕”上摸爬滚打固然辛苦,但这个成长过程则是宝贵的。时代在变,群众的需求也在变,这就告诉我们,服务群众的思维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然就能少走弯路。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牢牢树立了群众观,才能坚定好群众立场。有了这个法宝,年轻干部定能在成长中大有作为!
文/赵耀世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