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调查阶段,是整个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关键。与之前的清查建库、普查试点等环节不同,入户调查是在真实现场对污染源进行客观的调查,是人对人、人对物的近距离调查。但要想通畅、快捷地得到这些信息,需要普查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实际调研企业中反映的问题,笔者总结污染普查入户访问需要下列几类技巧。
入户时机要把握得当。在上门登记工作中,进得了企业门是第一道“关口”,如何选择时机尤为重要。建议在进门前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次分类,针对不同行业的工作特点和时间进行分类,如针对餐饮服务行业,不要在其早午餐营业高峰登门;针对工业园区内企业,应在其生产饱和时段进行入户,真实调查完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情况。另外,普查的目的是获取污染源的位置、数量、排放量、浓度等基础数据,而不是环保检查,因此不宜晚上或雨天拜访,这样容易引起调查对象的警觉而不配合调查。
询问技巧要亲和友善。由于污染源调查入户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生产方式进行调查,直来直去容易引起对方反感,此时需要转变询问方式。如要核实全年生产量、危废如何处理等,可以先从产品的市场动向角度切入,从工厂的平面布置、危废暂时贮存空间等方面进行询问。在现场填报信息时要有“问题意识”,不应只是机械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信息收集任务。比如,要思考本地有哪些特殊污染源、污染因子,普查收集的数据反映出日常管理存在哪些疏漏等。
调查步骤要精心设计,在具体调研中需坚持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的原则。面对众多企业,如何选好第一家调查企业也有技巧,可以在企业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营规模较小,平时较配合调查、生产排污情况较为简单的企业。在登记的时候,需要对最初调查的几家企业细致摸排,这样便于发现实地入户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普查领导小组沟通,改变不合理的入户方法,加快后续入户登记速度。
收集信息要相互印证。在入户登记审核时,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在入户工作前,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专门负责组织协调该区域的各项工作。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普查办要专门成立污染源普查质量验收小组,建立督查员制度,分片检查入户调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负责验收把关。在入户调查阶段,可及时对普查表中的重点污染指标进行分析评估,进行同行业、同区域、同规模企业的比较分析,以评估入户填报的真实性。
对于工业集聚区,可针对污染排放的关键信息设计专用表格,筛选最关键的10~15个污染排放信息,如工业污染源企业基本情况、原辅料消耗、产生的污染物类别及排放量、市政入河(海)排污口排污信息、排放去向等;而一些影响地方环境质量的特有污染物、潜在污染物、带有地方发展特征的污染物等排放情况,属于特征信息,作为地方环保工作备用,便于各地针对污染情况,找到更为精准的治污方法。
入户形式可寻求多样化。为避免以往单一的进入企业普查,也可适当设计沙龙、座谈会、咨询会等形式,在互动中收集污染源信息;还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主题活动激发企业填报积极性,主动配合普查。也就是说,不能狭隘理解入户普查的内涵,而要形成“服务企业”的理念,在座谈中也可及时针对企业的环保设备、环保资金等难处给予回应和帮助,使得入户普查具备“入户服务”的功能。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