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强调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既要有坚定不移锐意进取的信心,又要有铁杵成针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耐心,才能够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定信心,要牢牢把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不仅仅是在于人口、国土面积和在世界地理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深入骨髓的创新精神和实力雄厚的创新资源。从“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经成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储备了海量的创新人才,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极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日益壮大的市场规模。这成为我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信息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创新实践正逐渐完成从模仿者到领跑者的蜕变,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正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中国在物联网时代展现出了弯道超车的强大实力与底气,未来的中国必将成长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保持耐心,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与耐力。当下国内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领跑行业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必须看到,创新并不是真金白银砸下去一定就能成功,它的探索周期长,失败风险高,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当前我国创新领域短板明显: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龙头,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人才流动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为此,要探索“试错机制”,打造“容错环境”,既要脚踏实地在创新道路上前进,用政策为大胆试错的创新者提供坚强的后盾,也要清醒认识到创新的价值所在,并能够付诸实践。不搞“去流量、去中间化”的伪创新,而是致力于探索新技术,发展新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体验,把创新的蛋糕“做大”,做出真正有价值、可持续的创新。
当前,围绕创新做文章,向技术创新要红利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创新。因此要坚定牢固树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的意识,以敢为天下先,锐意进取的魄力坚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耐力不断前行,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让十九大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