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五部门召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依标配建、如期移交、规范使用,必须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这预示着民办幼儿园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是,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非营利化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做好过渡和衔接。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部分民办幼儿园准备按照政策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同时也有民办园打算停止办园。现在恰逢开学季,政策重压之下,有的民办幼儿园投资者感叹日子不好过,还有一些家长则感到“闹心”。个别民办幼儿园转型成普惠幼儿园后,学费降低了,但因经营压力大,开始想其他“套路”了,涨价兴趣班、延长学期时间、优先录取亲子班学生、降低师资配置……说好的普惠,却到处是“坑”,还有的干脆关停,造成了新的“入园难”。
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欠账较多,说起“入园难”“入园贵”,很多家长都是一把辛酸泪。公立幼儿园难进,学位不足、招生条件苛刻,每逢报名季,通宵排队、摇号抽签招生等常见诸报端;私立幼儿园则收费较贵,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幼儿园的虐童事件更让人担忧。
现实中,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力军。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幼教更成了“香饽饽”,看看商场里,除了餐馆和影院,人气最旺的大概就是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和早教机构了。幼教蕴含的巨大发展空间也引起资本的热烈追逐,连锁店此起彼伏。在资本面前,一切指向业绩、效益、利润,赚钱追求短平快,不断扩张再扩张,却轻视了社会责任。所谓的“教育产业”只剩下“产业”,却淹没了“教育”,这明显和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相违背,也受到人们的非议。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民办幼儿园向普惠幼儿园转型……政策的及时推出旨在让教育回归公益本性。
普惠而有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一方面是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是家长经济负担较重;一方面是市场上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一方面是资本的逐利性,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公益性。几重矛盾交织之下,决定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多管齐下,做好配套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
首先,民办幼儿园从业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一门生意,面对新的政策规范,需要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营方向。新的政策并不是要求所有民办园都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兴办者也可以选择办成营利性幼儿园,或向高端幼儿园转型,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其次,对政府部门来说,应当加大补贴力度,做好扶持工作,并发挥监督职能。发展教育要靠情怀,也要靠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公办幼儿园不足时,民办幼儿园是有益补充,资本并非洪水猛兽,利用得好,会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2018年印度电影《起跑线》在中国上映,讲的是印度教育,却让很多中国观众产生共鸣,教育资源不均、择校难、暗箱操作等一些现实痛点让人反思。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应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