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如今,语言越来越贫乏确实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也发生在喜欢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中老年人身上。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网络时代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应引起注意的是,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要强化语言素养,提升语言交流能力。
[综合分析]
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身为网民生存多年,网络给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以及越来越多的表情包。
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替我们表达所思所想,更直接、更简洁、更准确、更方便,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使用,实现键盘与网络上的快速交流。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人长期生活在“网中央”,习惯了网络社交,极少在现实中进行人际交往、语言交流。基于网络的无限延伸性,看似我们的“朋友圈”在扩大,其实现实社交范围在缩小,让人越来越孤单,这同样是在毁掉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上,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需要通过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运用,才能巩固与提升。键盘上打出来的文字可以修改删除,现实社交中的语言交流,才更为考验我们的语言表达功夫。
语言贫乏的“网络病”慢慢会让我们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比如,像提笔忘字一样,一些网民现在经常遗忘一些基本的成语和名句,以前可是经常使用的;同样也会钝化我们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愿、不想或不能思考与使用更有文化内涵的语言。
[对策措施]
强化语言逻辑素养。学会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等。
强化语言逻辑从娃娃抓起。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这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不善言辞”。
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均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同时,对于网络新潮用语也没有必要一味排斥。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更不可小觑,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更为期待的是充满着积极向上力量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以丰富人类的语言体系。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