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农村信用社招聘时政热点——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
育人是教师最大的基本功
教师的生命是一场双重奏。不仅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美丽动人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奏响一曲生活幸福美满的恢宏乐章,因为你是塑造学生灵魂的老师。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任何情况下这一点都是最根本的。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具体做法可以吸收国外的优秀经验,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孩子,必须是有家国情怀的。没有国,哪里来的家?从小要教育他们有集体观念、爱家庭、爱父母、爱同学,这些都要渗透进我们的教学中。
育人是教师最大的基本功。
首先,教师要了解孩子。知心才能交心,我们绝大多数老师讲的话全是正确的,但学生能听进去多少需要打问号,有时候学生认为老师是一个“老古董”,那些概念术语他不要听,这就需要我们变换方法。
其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有的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服务的。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是非常辛苦的,从早到晚地为了学生奔忙。但是,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一颗“中国心”,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培养价值观。今天,我们面临着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现在的老师比我们年轻的时候难做得多。我们年轻的时候,学校里的价值观与社会上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崇尚学习雷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现在有些人的价值观是“我不为人人,人人要为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就比较困难了。今天的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多样文化激荡,孩子们没有文化积淀,没有生活经验,好的坏的都照单全收。所以,面对新的时代,怎么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教师面临的难题。
中国人对“人”的界定是一撇一捺,互相支撑。儒家的最高境界是“仁”,“仁”——人字旁一个“二”,你要做人,心中就要有别人。季羡林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好人。他说,如果一个人遇到事情时60%想到别人,就是好人。而现在,有的学生身上有些小苗头需要我们去注意。一天我和一位同志外出,他告诉我,以前的学生是“一帮一、一对红”,大家都进步;但现在有的孩子是“只能我一个人好,我就不许你好”,这怎么行?所以,孩子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价值取向的反映。
育人是一篇大文章,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做好育人的工作,教师才能够用鲜活的真善美的东西来不断地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教师不能光讲大道理
不能否认,我们现在有些教学内容确实是比较陈旧的。比如,语文课上讲小说,基本上还是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这是很多年以前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主流时的提法。这三个要素当然有特定的价值,但是我们往往把它僵化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意识到单是这三个要素是不够的,随着当代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小说的内涵比之前丰富得多。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学习世界永远是新的,因为教学内容本身就在不断发展。
我当时教了很多课,觉得自己不能够自圆其说。比如诗歌教学,说老实话,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基本上讲不出多少道理。但其实,诗是最能直接叩击心灵的文学形式。
我记得冯骥才先生打过一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什么叫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路就是散文;你突然被人踢了一脚掉到水里去了,这就是小说;这个人被大地弹到月亮上去了,那便是诗歌,它浪漫,是生活的变形。而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很多都教成一个样子,讲“意境”“意象”时,讲来讲去都是那些名词术语,并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
我举这些例子意在说明,我们在教学中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现在中学语文深化改革,很多老师碰到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怎样让孩子们感动。
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人有情感世界,但是我们现在上语文课,要上到让孩子感动非常难。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还会感动,五年级就不感动了。高中的课更难教,课上学生基本上是冷眼旁观,和我们那时候很不一样。我刚刚教书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只比学生大几岁,可以教得十八九岁的孩子非常感动,眼中泪光闪烁。但是,现在要教到学生感动真的很难。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有丰富的情感。冷眼看世界怎么行?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和冲动,将来如何更好地生活、工作?因此,我们上课时要不断地把孩子们情感世界里的“盐碱”冲刷掉,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睛”去看世界——一只是辩证的、一只是历史的,要教孩子去追求真善美,要给他们指出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
我们现在一提到“态度”,就想到学习态度,其实学习态度只是其中一种,还应该有求真的科学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能一碰到挫折就跳楼,脆弱得如同玻璃娃娃一样。要知道,挫折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什么是顺风顺水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一天都是新的。
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要靠我们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点点滴滴渗透,而不是靠老师讲大道理。孩子很厌烦大道理,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用幽默的语言影响孩子,他们慢慢就能听进去,慢慢地就会变得成熟。
我们要培养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自然价值和人类价值和谐统一。我们需要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但是更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进去。
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
作为教师,当然教学基本功要扎实。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时代带来的挑战。
对语文老师来说,现在“识字”的要求更高了,我们不妨读一读《说文解字》,心中就有底了。关于文章的评论,可以去看看中国古代的一些文论著作,例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看完以后,你会觉得古时候人们对文章的一些看法真是了不起。
国外有些好的著作也是要看的。我一直认为,我们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一定要广泛吸收,否则我们就不知道有些思想和道理是怎么来的,就无法判断它们的正误,也不知道拿什么来为我所用。
所以,读书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有个座右铭,就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的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书就好像药一样,善于读它,可以医治我的愚笨、愚蠢、愚昧。
我梦想的课堂,不止教师是一个发光体,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这才叫教学。“教”要作用于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又反馈给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发生互相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班级教学一定要充分运用孩子的优点、孩子的思想,这样才会互相碰撞,孩子的积极性才会高。拨亮一盏灯,就能照得通屋明亮。当学生能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听课、思考的时候,他们就能够超水平发挥。
什么叫上课?上课真的是生命在歌唱。因为教师每一节课的质量,都会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学生的学习生涯就是在一节节课中度过的。教师是指导,是启发,是引领,引领学生在如画的风景里行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果,美景应接不暇。课必须是立体的,有知识的理解、积累,有能力的提高,有思想情操的熏陶、提升,这样孩子就成长了。
什么是好课?好课一定要上得让孩子觉得学有兴趣,学有收获。语文课很难上,难就难在很多学生始终感到又懂又不懂,它不像数学,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因此你要把学生的似懂非懂教成真懂,懂得很浅的地方,要让学生懂得很深。不仅要让学生学有收获,还要让他学有追求。我的课从来没有句号,而是省略号,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和物理都是指向客观世界;而语文是独一无二的,语文直接指向人,指向人的思维、情感、能力、品质、气质。因此它不是象牙塔里的,语文就是人生,不管你将来做什么事情,语文都会伴随人一辈子。“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一个人的气质都会改变,这就是语文。
95岁的古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写了很多文章怀念她的老师顾随先生。她写道:“先生之讲课,真可说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课上到“飞扬变化,一片神行”的境界,这样的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磁场。顾随先生把自己讲古诗词比作谈禅,他说自己上课是“禅机说到无言处,空里游丝百尺长”。讲到诗词的奥妙,尽管无法用语言表达,但那种意味就好像一条百尺长的游丝在空中缭绕,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象啊!顾随先生的课为什么会上到这样的程度?因为他把他的专业当“禅”一样来敬畏,因为对专业心怀敬畏,因此狠下功夫把课上好。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概括起来两句话,一是要敬畏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敬畏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我们的教育辉煌。(徐蓓)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