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村信用社招聘申论备考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二)
[重要意义]
第一,强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是突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这不仅要求“总量增长”,而且要求“人均增长”;不仅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而且要求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而,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求强化发展的协调性。
第二,强调协调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和矛盾的根本保障;经过长期快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贫富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长期发展不协调中出现并不断积累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强化“协调”发展理念有利于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三,强调协调发展是我国再次释放发展动力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强化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进一步通过协调发展来激活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弥补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全力寻求并形成可持续发展后劲。
第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涵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指导理念。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旨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具体实践政策将协调发展理念贯彻落实。
[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新特点]
一是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较大转型压力。进入发展新常态,东部转型升级加快,但在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
二是中西部地区面临“赶”与“转”的双重压力。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快追赶进程,努力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但必须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三是南北分化态势趋于明显。北方转型相对较慢的资源型省区或上游产业比重较大的省区相对集中,经济回落幅度较大,而南方特别是沿海省市转型起步较早,经济已开始回稳,由此带来南北省区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