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农商行申论备考考点——把握思辨型文章写作脉络(二)
尽管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如今的社会背景与当时已大为不同,但是这种理念,在当下仍旧有其时代意义。“无为”并非指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遵循适度原则,不过度干预,充分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然而,随着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盲目追求建筑的视觉冲击、忽视城市历史记忆保护、市民休闲娱乐空间被挤压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暴露出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现代化设施的建设,只重“造景”,却忽视了群众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忽视了“化人”,影响着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更阻碍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
城市管理者应从思想意识角度进行转变,在城市建设中,抓好“造景”与“化人”两只手,真正将城市打造成人民的幸福家园。
“造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从历史与现代兼备的北京,到车水马龙、华灯璀璨的上海,再到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深圳……
一个个现代化都市的典型已经树起,这些现代化的都市,通过一个个地标性建筑的建设,让自己拥有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独特的城市名片,让一个个鲜活的城市形象深刻的印入每一个国人甚至是国外群众的心中。
同时,这些现代化都市的建立,都必然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智慧医疗、智慧公交、智能垃圾处理等一系列先进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大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现代化的都市也意味着更大的吸引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化的都市也给了其中生活的每一个个体更多的可能。
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应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基础,发展智能城市,打造城市亮点,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引领城市现代化发展。
“化人”是城市建设的归宿。城市,是其间居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依托,更承载着悠久而深沉的历史文化。然而如今很多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思想导向性的错误,一味贪大求快,以至于城市陷入特色危机,千城一面;一味追求商业化,拆处历史文化古迹,清走原住民,丢掉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稳定性,朝令夕改,劳民伤财。
城市,从根本上来讲,是群众生活的家园,群众生活的幸福与舒适,才应是城市建设的最终导向。李奶奶虽然住进了现代化的商业小区,但是仍旧觉得生活喘不过气来;月亮湾多方协调,共同努力,最终打造了底下管廊综合系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更美好而舒适的生活空间。
由此可见,化人,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才是城市建设的最终追求与归宿,无论何时,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都不应以牺牲群众生活为代价。
城市,不仅仅只是一种冰冷的人口流动与聚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承载着一份温情,它不仅仅是市民居住的处所,更是市民日日相伴的家。
城市建设过程中,“面子”固然重要,对于现代化的探索和追寻固然是客观的历史导向,但更不要忘了“人”才是城市的根,是城市的本,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遗忘。
城市建设,“造景”是基础,“化人”却是最终的目的与归宿,只有真正实现城市建设“有”与“无”的统一,才能真正为市民提供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家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