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队专升本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节选)课后练习三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初怎样的社会现实?
(3)找出这段文字的本体和喻体。
【解析】
(1)对比。
(2)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
(3)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解析】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8.本文从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哪些艺术特点?
【解析】
①结构严謹。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③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勢充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