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语文: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时事资料】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老师有时会邀请一些小朋友做“小老师”,有的是帮助老师维持秩序,有的是教其他小朋友折纸、跳舞,还有的是帮助老师在就餐时分发碗筷或进行环境布置等。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一些家长让孩子教自己如何正确洗手、唱儿歌等。无一例外,我们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认真、负责,情绪也很愉悦,脸上的表情也自信满满。这种教师或家长有能力做却表现出不能做的行为方式就是示弱。示弱不是真的弱,而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行为,但本质上却体现了教师或家长高度的教育智慧。它改变了成人在幼儿面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形象,也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激发挑战欲,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因此,正确理解示弱的教育价值,明确示弱的方式方法,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及能力提升,都有一定好处。示弱可以让幼儿内心更强壮。一方面,示弱可以让亲子关系或师幼关系更和谐。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崇拜的对象,幼儿有时认为教师就是“超人”,什么都懂。同时,为维持纪律或一日生活顺利开展,教师更多会扮演一个强者的角色,让幼儿对自己既爱又有一点儿畏惧。而教师适时示弱,以一种俯下身来的姿态向幼儿求教:“老师也不大清楚……谁找到答案谁来当我的小老师?”“这个问题好难哦,咱们一起去查资料好吗?”“这个活动老师有点儿紧张,你们紧张吗?”虽然看似幼儿会“笑话”教师,但对幼儿来说却是一种鼓舞,不仅营造了快乐的活动气氛,也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示弱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也得到了发展。幼儿自信与否,和父母是否自信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父母和幼儿的相处模式有直接关系。父母强势、能干和自信,如果缺乏示弱心态,对幼儿期待过高,或是经常否定幼儿,幼儿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沮丧与失望就会伴随左右,形成自信的内心是很难的。成人的示弱,会让幼儿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会让幼儿逐步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认为“我也行”,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增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非常感谢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