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预测模拟题:苏停驿(欧阳修)
语文:预测模拟题:苏停驿(欧阳修)
【时事资料】
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留存了浩如烟海的古籍。70年来,新中国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爬梳耕耘,彰显中华文化脉络;句读之间,传承灿烂文化遗产。今天,古籍整理出版的新局面,让中华古籍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也让人们更好地去追索中华文明之根、探寻中华文化之源。中国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存世文献典籍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为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赓续和传播,70年来,新中国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由几代学者和出版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今天的中华古籍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滋养。开创新局面——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全面系统、远超前人。人们常用“浩若烟海”“汗牛充栋”来形容中国古籍之多,但存世古籍虽多,如未经校勘、标点、注释,不仅一般读者难以阅读,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于使用。20世纪20年代,学者陈垣曾把中国“有长远的历史、丰富的史料,而无详细的索引”说成是“中国四大怪”之一。“什么时候,才能把中国重要典籍全部整理出来供给读者呢?”近代以来,忧心于中华文化命运的学者不断追问。新中国的成立,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答案。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五年,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图书不足30种。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后,古籍整理出版步伐明显加快,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图书的数量达到200种左右。20世纪80年代,古籍整理出版迎来了新的发展,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图书增至400种左右。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荣兴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图书1800种左右。文学、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等领域重要古籍皆有系统整理。“新中国开创了古籍整理出版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方位、大规模、成系统地持续整理出版古籍的大格局。”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说。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非常感谢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