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古代文学-王勃
语文:中国古代文学-王勃
【时事资料】
2019年2月11日,用摄影,定格一场故宫瑞雪。大年初十,北京静悄悄落下第二场雪。苏唐诗买了张从河南出发的夜间站票,不顾辛苦,早早来故宫门前排队。甫一开门,他就扛着相机第一个冲了进去。他想拍出故宫的美,不论春夏还是秋冬。老苏有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干的却是“刀光剑影”的活计:民警。在河南虞城县当了28年民警,他几十年如一日痴迷摄影,捧回了众多比赛的大奖,两度被评为“中国古建筑十佳摄影师”,出版《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受到圈内好评。从去年初到今年4月,老苏专注于拍摄故宫,“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每天拍完都会总结,不满意就第二天再拍。”20多次进北京,30多趟访故宫,这个民警可能比一些导游还熟悉故宫里的线路。可是,他依然苦恼。无数人或用画笔、或用镜头,或宏大、或精微,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都曾展现过故宫的美。老苏不是专业摄影师,也没有顶级设备,却执着地想拍出故宫独一份的美,他一度陷入迷茫。偶然间,他看到一位世界摄影大师的画册:“画面不一定非得有很强的冲击力,那么日常、那么平和、那么细腻,也是一种美”。他把心态归零,注重于细节,力求捕捉故宫的平常美。翻看相册,回忆满满。一年多来,老苏的镜头里定格了落日余晖下闪光的飞檐,也记录了无数游客的笑颜。其中,有一双手让他念念不忘。那是一位老太太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正在抚摸午门的门钉,恢弘宫殿与普通老百姓在这一刻达成无言的“对话”。他觉得“600年的紫禁城,也是老百姓的故宫”。每个人眼中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景,因为这些珍贵的记忆,历史文化有了温度。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为老苏的画册《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作序:“感谢他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踩着普通观众的脚印,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出这样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非常感谢作者的辛勤写作,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