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唐诗鉴赏——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
⑴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
⑵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匝(zā):环绕一周叫一匝。
⑶昔人:指李德裕。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⑷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⑸解带:解开衣带。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⑹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⑺乘醉:乘着醉意。
⑻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这首诗即作于这个时期,是作者感怀一次在嵩洛时的宴会而作的。
【赏析】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
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
作者登上此楼,站立楼头,纵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环绕,云雾从山中腾涌而出,将滁州城重重缭绕起来,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样。
李德裕对嵩洛感情深厚,视之为第二故乡。他是一代英才,功业赫然,却不幸遭遇朋党之祸,先是被贬滁州,最终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时建造了这座楼,而且给它取名为怀嵩楼,就是为了表达对嵩洛的深深怀念。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洛阳做官,常与朋友们畅游嵩洛一带名山大川。后来他也常常想起这段壮游,对嵩洛怀有极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没想到两百年之后,命运把他与李德裕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命运遭际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与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也被贬滁州。此时此刻,在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
从内容看,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从艺术特点看,这首诗的好处,不止境界高远,风格遒上;即以写景而论,同样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的。全诗以“感”宇入题,以“兴”字结穴。“云烟”是俯瞰负郭之景,“霜林”是平视远处之景;“野菊”写楼下景物,“解带西风”写楼上风光。“斜日青松”是“倚栏”所见;踏雪看山是登临所想。前六句写所见所感,是实写;后两句设想来朝风物,是虚写。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实有虚,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陆游与欧阳修一样,有似火肝肠,如山意志。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年)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曾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相关训练】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3.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4.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6分)
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3.本句总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从而引发了自己怀人追往的感慨,(2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分)
4.〖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3分);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望远,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3分);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5. 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3分)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借古伤今,流露出贬谪的感触心怀。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3分)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
⑴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
⑵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匝(zā):环绕一周叫一匝。
⑶昔人:指李德裕。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⑷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⑸解带:解开衣带。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⑹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⑺乘醉:乘着醉意。
⑻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这首诗即作于这个时期,是作者感怀一次在嵩洛时的宴会而作的。
【赏析】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
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
作者登上此楼,站立楼头,纵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环绕,云雾从山中腾涌而出,将滁州城重重缭绕起来,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样。
李德裕对嵩洛感情深厚,视之为第二故乡。他是一代英才,功业赫然,却不幸遭遇朋党之祸,先是被贬滁州,最终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时建造了这座楼,而且给它取名为怀嵩楼,就是为了表达对嵩洛的深深怀念。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洛阳做官,常与朋友们畅游嵩洛一带名山大川。后来他也常常想起这段壮游,对嵩洛怀有极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没想到两百年之后,命运把他与李德裕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命运遭际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与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也被贬滁州。此时此刻,在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
从内容看,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从艺术特点看,这首诗的好处,不止境界高远,风格遒上;即以写景而论,同样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的。全诗以“感”宇入题,以“兴”字结穴。“云烟”是俯瞰负郭之景,“霜林”是平视远处之景;“野菊”写楼下景物,“解带西风”写楼上风光。“斜日青松”是“倚栏”所见;踏雪看山是登临所想。前六句写所见所感,是实写;后两句设想来朝风物,是虚写。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实有虚,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陆游与欧阳修一样,有似火肝肠,如山意志。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年)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曾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相关训练】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3.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4.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6分)
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3.本句总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从而引发了自己怀人追往的感慨,(2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分)
4.〖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3分);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望远,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3分);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5. 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3分)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借古伤今,流露出贬谪的感触心怀。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3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