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梁丘据死》阅读答案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兄弟D.废厚葬之令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侄们慈爱仁惠”。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②③⑤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6.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1)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译文:
(2)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
1.A2.A3.C4.B5.C
6.①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要点:a.“当功”,译为有功、立功即可;b.“以”相当于“而”,随语译为“才”)②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要点:a.“说”;b.“未之行”;c.“赐之”;d.“亦甚”译为补语也可。)
译文: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了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重要讲话,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二:
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踏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踏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廩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难跟他冻死,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原文节录自《吕氏春秋》)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