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桓阶》阅读答案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曹操)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宠。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孙坚举阶孝廉举:推荐。
B.而刘牧应之应:应付。
C.奉王命而讨有罪讨:讨伐。
D.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齿: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欲妻以妻妹蔡氏
B.会坚击刘表战死绍与太祖连战
C.而为之内应闻其为张羡谋也
D.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
B.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C.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D.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宠
4.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阶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②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
③城陷,阶遂自匿。
④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
⑤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A.①②③B.②④C.①④⑤
D.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抗,刘表投向袁绍一边,桓阶说服太守张羡站在曹操一方抗拒刘表。
B.刘表用手段拉拢桓阶,桓阶不为所动。曹操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谋略,因而重用桓阶。
C.魏国刚建立,在确定太子问题上,桓阶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
D.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西曹掾丁仪与他们不友好,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施加影响而使他们能自我保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与之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义而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应:响应)
2.A(第一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把”。B两个“会”都是“适逢”。C两个“为”都是介词“为”。D两个“其”都是代词“他”)
3.D(A项“全”“远”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B项“南”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异”是形容词意动用法,D项“宠”是“宠爱”,非词类活用)
4.C(②句是张羡做的事,③句是桓阶灵活做事,有②③的项不选)
5.C(“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与文意不合,应是多次向曹操(太祖)陈述魏文帝道德优秀,年龄比曹植大)
6.(1)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
(2)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本题翻译需要注意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参考译文】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他先是做郡功曹官。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求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占据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大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于是占据长沙以及旁边三郡来抗拒刘表,派使臣到魏太祖那里。魏太祖非常高兴。正赶上袁绍与魏大祖接连交战,大祖的军队未能向南进发。刘表紧急攻击张羡,张羡病死。长沙城被攻陷,桓阶于是自己躲藏起来。过了很久,刘表征召他做从事祭酒,想要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自己说已经结婚,拒绝接受这门婚事,于是说生病辞退职位。魏太祖平定荆州,听说桓阶为张友谋划大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做丞相椽主簿,提升为赵郡大守。魏国刚刚建立,桓阶做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未确定,临淄侯曹植受宠爱。桓阶多次陈述魏文帝(曹丕)道德优秀,年龄比曹植大,应该立为皇位继承人,他公开规劝秘密进谏,在太祖面前背后恳切极了。再有毛玠、徐奕因刚正少有同党,受到西曹掾丁仪的不友好对待,丁仪多次说他们的坏话,全靠桓阶施加影响来使他们自我保全。桓阶能顺随助成好事,匡正补救政事过失,多有这类事情。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孙坚举阶孝廉举:推荐。
B.而刘牧应之应:应付。
C.奉王命而讨有罪讨:讨伐。
D.阶数陈文帝(曹丕)德优齿长齿: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欲妻以妻妹蔡氏
B.会坚击刘表战死绍与太祖连战
C.而为之内应闻其为张羡谋也
D.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
B.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C.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D.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曹)植有宠
4.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阶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②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
③城陷,阶遂自匿。
④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
⑤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A.①②③B.②④C.①④⑤
D.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抗,刘表投向袁绍一边,桓阶说服太守张羡站在曹操一方抗拒刘表。
B.刘表用手段拉拢桓阶,桓阶不为所动。曹操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谋略,因而重用桓阶。
C.魏国刚建立,在确定太子问题上,桓阶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
D.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西曹掾丁仪与他们不友好,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施加影响而使他们能自我保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与之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义而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应:响应)
2.A(第一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把”。B两个“会”都是“适逢”。C两个“为”都是介词“为”。D两个“其”都是代词“他”)
3.D(A项“全”“远”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B项“南”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异”是形容词意动用法,D项“宠”是“宠爱”,非词类活用)
4.C(②句是张羡做的事,③句是桓阶灵活做事,有②③的项不选)
5.C(“多次向魏文帝恳切陈述自己的见解”与文意不合,应是多次向曹操(太祖)陈述魏文帝道德优秀,年龄比曹植大)
6.(1)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
(2)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本题翻译需要注意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参考译文】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他先是做郡功曹官。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求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占据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大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于是占据长沙以及旁边三郡来抗拒刘表,派使臣到魏太祖那里。魏太祖非常高兴。正赶上袁绍与魏大祖接连交战,大祖的军队未能向南进发。刘表紧急攻击张羡,张羡病死。长沙城被攻陷,桓阶于是自己躲藏起来。过了很久,刘表征召他做从事祭酒,想要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自己说已经结婚,拒绝接受这门婚事,于是说生病辞退职位。魏太祖平定荆州,听说桓阶为张友谋划大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做丞相椽主簿,提升为赵郡大守。魏国刚刚建立,桓阶做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未确定,临淄侯曹植受宠爱。桓阶多次陈述魏文帝(曹丕)道德优秀,年龄比曹植大,应该立为皇位继承人,他公开规劝秘密进谏,在太祖面前背后恳切极了。再有毛玠、徐奕因刚正少有同党,受到西曹掾丁仪的不友好对待,丁仪多次说他们的坏话,全靠桓阶施加影响来使他们自我保全。桓阶能顺随助成好事,匡正补救政事过失,多有这类事情。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