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物价回落 需求不足还是通缩输入
近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位运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负增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理论界对于价格持续疲软、通货紧缩压力上升原因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作出大幅度调整产生了争论。
有学者认为,物价走低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防止落入通缩陷阱,货币政策须从稳健转向全面宽松,中央银行须尽快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措施。也有学者认为,我国PPI回落到-3.3%和CPI回落到1.5%的主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滑导致进出口价格指数大幅下滑,即通缩输入是价格走低的主因。如果剔除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因素,我国总体价格水平处在正常水平。治理这种输入性通缩,不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或刺激性的总量政策。还应认识到,这种价格水平下滑有利于我国降低进口成本和生产成本。因而,宏观经济政策须保持稳定,保持相对中性的定位和操作。
当前价格水平走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已成为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定位的关键问题。
2014年CPI回落幅度达到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回落贡献0.37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回落贡献0.23个百分点,其他制成品和服务价格回落贡献0.4个百分点。因此,CPI水平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大类价格回落的影响都比较显著。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下滑明显。这表明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开始显现。二是食品价格水平回落。这一方面与我国农业产量连续11年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与国际粮价大幅度下滑有关,因为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粮食生产的10%,达7000多万吨。三是其他制成品和服务价格下滑。虽然制成品价格下滑是主导因素,但服务类价格指数回落不能忽视,2014年服务类价格指数下滑1.5个百分点,对CPI下滑的贡献达到30%左右。由此可见,目前工业领域的需求疲软开始向第三产业蔓延;总需求不足、食品价格回落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滑的三大主因。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