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胡锦涛“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是必须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为什么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发展农业?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等。第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第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总体要求历史任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
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
(四)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在于1.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
2.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考试网
3.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4.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5.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