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主要抒情方法:借景物抒情
水草是诗人的自喻
以悦目赏心的诗性美感著称:诗情画意的意象美
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
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
文章中心思想
《再别康桥》是1928年徐志摩出国讲学、再度游览剑桥后所写的著名诗篇,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往和追求。
本诗以悦目赏心的诗性美感著称。这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诗情画意的意象美。诗人的情感都是通过描写物象来渲染的,所以诗意含蓄而蕴藉。垂柳艳影、青荇柔波、榆潭彩虹、篙船星辉、夏虫笙箫,一个个画面动静交错、历历在目。作者将自己的身影、心意、向往糅合进画面,情与景水乳交融,使意象内涵丰富而韵味浓郁。
其二是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自喻为物,托物寄情,贴切而易懂。以“夕阳中的新娘”喻“河畔的金柳”,以“别离的笙箫”喻“悄悄”,是通过美化对象来激发感情,新鲜而动人。“西天的云彩”和“彩虹似的梦”是象征,前者是即景暗示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隐喻美好理想,均意在言外。特别是反复用“轻轻来”、“悄悄走”的举止来渲染惜别之情的深挚,更是亲切感人。
其三是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建筑美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完善、章节的整齐、句式的匀称;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的流畅、音节的顿挫、韵律的和谐。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诗的建筑风格和音乐节律,与诗情的轻柔基调、诗人的幽微心态十分吻合,而首尾内容的呼应、形式的对称、韵律的合拍,则给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旋律感,相当委婉精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