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记忆魏征所处的时代背景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魏征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魏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解释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结合文中的语言材料,识别主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理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解释文中的疑难词语;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简要说明这些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对比论证法,识别其中构成正反对比关系的重要词语;认知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这是一本奏疏,属议论文体。魏征进呈这本奏疏是为了劝说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行“十思”。作为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聚德义。构成这一论点的内逻辑是: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厉行“十思”方能“积其德义”;只有“积其德义”,方能深得人心;只有深得人心,方能“垂拱而治”。这些观点,见识深刻,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故此,对本文的学习要注意把握好修辞手法的运用。 (l)比喻:文中比喻句不少。例如用木茂固本与流长浚源,比喻国泰须积德;用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众能安国也能覆国;用“江海下百川”比喻君王必须谦和虚心,这些比喻形象生动,有些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2)排比:文中的排比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辞类型。这些排比句主要用于多种事物的类比与列举。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积而思国之安。”“就是排比句用于多种事物的类比,而列举”十思“内容的句子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插其惠,信者效其忠“,则是排比句用于多方面内容列举的。
(3)对偶:文中的对偶句使文章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对偶的类型有。语意反复的强调,如:“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等;语意的相反相成,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善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做物则骨肉为行路”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