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价值的定义

来源: 2020-05-24 13:39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所以,构成价值的要素有:一,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客体的属性和性能。但价值既不是主体的需要、也不是客体的属性,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的属性

  (1)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人的需要、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以及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

  (2)主体性。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何种价值,须以人的需要为标准、为尺度去衡量。

  (3)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4)多维性(多元性)。由于主体与客体的结构和规定性都是复杂的、多样的,因而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也是多方面的。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含义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2、价值评价的特点

  (1)以主体、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对象。

  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不同,知识性的认识的对象是客体,是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

  评价性的认识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的认识为目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知识性的认识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利益、需要与认识结果之间并没有然的联系。

  评价性的认识是对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且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因而主体的状况如利益、需要对评价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3、正确的价值评价

  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需要有诸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

  其一,相关的知识性认识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前提。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其二,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众多的不同的主体;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存在着差异或矛盾,并不说明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因此,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进行价值评价的根本依据。

  价值评价虽然有主体性特点,但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是否正确的标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