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民群众是历史
一、英雄史观与群众观
1、英雄史观与群众观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具体表现为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们群众创造历史。
2、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从社会历史根源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
从阶级根源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这是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现实的人是指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社会历史的本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三、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与动物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其二,人与人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根本属性即本质在于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表现为阶级性。
人的本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所有个体的抽象物,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各种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并且伴随其变化而变化。总之,与唯心史观不同,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而非生物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历史的而非永恒不变的。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理由有:其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五、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2、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已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3、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