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军转干部安置:认识论的核心和规律

来源: 2017-07-14 18:58

 (1)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2)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