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安置:认识论的核心和规律(2)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时间对一切认识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