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考申论热点:身份证含金量越来越高
第一,更便利:身份信息互联互通,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有一张身份证。然而,这样一张覆盖全体公民的证件,前些年在申请办理上遇到一些难题。
过去,如果身份证丢了,需要回老家补办,费时费力,群众意见很大。为把方便送给群众,针对"流动中国"的实际,身份证"异地办理"进入顶层设计。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
"群众不再需要来回奔波了,在居住地公安机关就可以申请办理和领取证件了,信息交换、审查核验等中间环节完全由居住地、户籍地两地公安机关衔接配合。"公安部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异地办理身份证逾800万张。同时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省、市、县均可异地办理身份证。
异地办理的背后是数据壁垒的突破。如今,建立在公民身份信息基础上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在治安、户政方面,还延伸到其他警种,拓展到其他行业,正在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例如,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安部139号令,明确全国范围内允许异地补、换、领、审验驾驶证。
尝到改革甜头的还有政府自身。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头戏,很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是上门登记身份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最频繁的也是查询哪栋楼住着谁。他们的一个普遍感受是,"摸清、核实辖区人口底数及其基本情况,是确保平安和谐的前提和关键。"
与之相类似,为了防止骗钱骗贷,金融系统越来越离不开身份信息核查;为了确保安全交易,电子商务愈发重视对当事人的实名认证……伴随公民身份信息与社保、住房、违法犯罪等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步向前,让守信人走遍天下、失信人寸步难行。
第二,更安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防护机制日趋完善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停用第一代身份证。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可以更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有助于国家机关、社会用证部门更加快速准确地甄别持证人身份。
一手抓源头防范,一手抓现场核查。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走访调研中透露,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社会用证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换言之,倘若你拿着一张被挂失的、盗窃的身份证去窗口办事,很难再蒙混过关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进群众办事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社会用证部门可能在很多时候见不到本人,这给非法侵犯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其他犯罪的上游犯罪,被窃取的信息经过加工、转卖,被大量用于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特别是为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非法泄露……"在近年来高压严打的基础上,公安部今年3月再次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为从根本上避免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侵犯利用,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规定。今年5月9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问题。更可喜的是,伴随普法宣传的深入、线索举报的鼓励,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身份信息的含金量,自觉维护信息安全。
第三,更规范:深入整治"假重错",堵住违法犯罪的漏洞
在身份证管理中,还有一种乱象一度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2013年1月,陕西神木"房姐"龚爱爱被指拥有20余处房产、4个户口。 "主要是有钱有权的人办理同名异地户口或者当地异名户口,他们或为转移财产,或为非法经营,是想在户籍'掩护'下干非法勾当。"在当时的记者调查中,陕西西安一名公安干警分析,"如意算盘"之所以能够得逞,要么是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公安机关审核不严;要么是申请人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一气。
"假重错"乱象,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一些人深受其害,生活经常遇到麻烦。"全国每位公民只有一个户口、一个公民身份号码,努力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目标。"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从痛点着手,向"假重错"乱象宣战,目前这场战役已全面告捷,共清理重复户口306.7万个,纠正登记项目差错1101万次,重号数量由171万减少到8人。3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向伪造买卖户口、身份证亮剑,共查办案件430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702人。"我们坚持从严治警,向公安内部违法违规问题开刀,查处公安机关内部人员249人,其中开除处理70人,追究刑事责任69人。"黄明说。
【标准表述】
(一)问题
1.发证的起始年龄不合适。根据《居民身份证法》,未满16周岁人员领不领取居民身份证,法律不强求。
2.证件内容设置不科学。现行居民身份证试读内容共有九项: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等。而真正能起到识别作的血型、指纹等项目没有显示,导致身份证实际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3.有效期限设置不合理。我国16周岁至25周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为十年,然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公民等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相貌、体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4.居民身份证在使用中不能实现与其他专项证件的有效联系。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证系列的中心和主干。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专项证件都没有设置居民身份证有关项目,无疑给犯罪分子制造假证创造了条件。
5.在居民身份证查验上"只认证不认人"。各部门在实际中不重视身份证与持证人是否一致及身份的真实程度,容易被犯罪分子钻空子。在对身份证的查验上缺乏统一配备的仪器检验,极易出现查验效果不好的现象。
(二)对策
专家总结如下对策:
1.调整、增设居民身份证证体项目及内容,提高居民身份证的使用频率。可按照持证人年龄将身份证分为儿童证、少年证、成人证。
2.依照《居民身份证法》,严格执法,打击处理涉及居民身份证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正确使用居民身份证的意识和能力。进行深入、经常性的宣传,不仅对常住人口,也要对外来人口进行宣传;不仅要定期宣传,也要把握申领、换发、补发的时机进行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要求全面,既要有法律法规,又要有识别真假的知识。
4.各机关单位组织人员培训,提高识别真假居民身份证的能力。冒用、盗用、伪造居民身份证,是目前居民身份证管理和治安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改进防伪技术、加强技术保密措施外,也要各机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有效进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