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考申论作答技巧:领导言论
领导言论在申论文章中有以下种功用:
作为行文菜谱
把领导言论作为拟词、造句、修辞论证的范本,仿照其中的思维规律和行文特点,写出与之相类似的文字,按谱做菜、照方煎药。比之略作变动或作为论点、论据引用,仿写是对领导言论更高层次的利用。它需要在保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按照领导人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仿写出几十、几百字的一段文字,精神是符合领导思想的,语言风格看着像领导的,高屋建瓴、大气奔放,但具体思想和文字实际是自己的。这是在准确把握领导人思想精髓和语言风格基础上的大胆加工,在实践中,较为聪敏和有文字敏感的考生已经能在分论点层次或具体分析中仿出近似领导的句子和段落。例如根据李克强放开市场的手、激发社会创造潜力这句话,可以仿出: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潜力;放开社会看不见的手,激发社会组织供给服务的潜力;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激发政府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潜力。较前几种运用方式更进一层,棋高一筹。
作为文本着料
少量引用领导言论,给文章的口味带来一些变化,形式上、观感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些。引领导言论只看其文字上的精彩,不考虑它的含意,在需要增强表达效果时引用一点,但和文章自有的文字结合得巧妙,像给炒菜加调味品一样,把材料原有的味道激发出来,让文章外在的香味更浓。例如:政府限权是壮士断腕,推进社会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是背水一战,虽然还是用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或总理的原话,但稍加变通,跟自己所做的论述结合得天衣无缝,并没有增加观点的深度,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字魅力。
作为文字点缀
直接引用领导的话,不考虑与文章观点是否契合,甚至把话用错。对领导言论语言和观点两个层次的精妙之处都没有理解,只是习惯上觉得应该有,孤立地引用一两句,如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具体是什么意思不求甚解,只为追求一种表达效果,领导人的言论仅仅起到文字上的点缀的作用,这种孤立引述引得文题相符,符合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略有加分效果;引得文不对题,不符合自己意思,就会破坏整体效果,一般孤立地、不加诠释、不照顾上下文的引用容易引起阅卷者反感。
作为文本辅料
把领导的话作为文章分论点和部分论据。文章的论点和主要论证、核心证据为主料,以领导人言论作为次要的观点和论据则是辅料,起到配合主要观点和论据、加强论证观点的作用。一般来说,申论文章是就事论事、就材料论材料,由材料引申开去,没有人会把领导人的言论作为主论点,那样先入为主,往往削足适履,不能适合具体的材料和论题。写作者在引用时通常是把权威言论作为次要的论点和论据,比如作为一项工作原则、一项对策,或者作为补充事实、引领事实的理论性论据。这种引述方法立足于对领导言论的理解,在吃透思想之后达到一定层次的领悟,活用其精神,运用到思路、原则、对策等分论点的论述中。例如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权力清单"出自政府工作报告,是一项权威的对策,在全国范围各个层级的政府机关可以普遍适用;这话出自高层文献和高层领导,本身又是一个权威的论据,可以用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李总理指出的,来证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必要性、合法性。
作为文章主料
把领导言论作为文章的主要论点和主要内容,通篇围绕领导论述来展开,根据如何阐释领导的话来结构全文。领导说对贫困宣战,文章就具体论证从哪几个方面对贫困宣战;领导说对污染宣战,文章就详细论述怎么对污染宣战,机制建设要做什么、执法处罚要做什么、社会动员要做什么等,领导指哪儿就打哪儿,领导的思想去哪儿,文章的论述就去哪儿,每一个层面的论述就是文章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材料内容和社会现实,对领导思想做出引申、诠释,使领导的言论细化成为同具体问题紧密结合的一篇文章。这是运用领导言论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个层次,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申论,而是贯彻落实领导讲话精神的体会文章或工作部署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