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4年公安现役部队考试申论模拟题09一

来源: 2016-04-27 22:23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在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有些国有文化单位被"边缘化",有的甚至难以为继。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同时,要加快自身体制的改革,使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将不断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不仅发生在国外,而且大量发生在国内,而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文化产品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我们的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停留在传统体制,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如果我们不加快改革发展,就会面临既走不出去又守不住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设施总体不足,空间分布不均,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文化设施相对集中,而一些偏远山区,公共文化设施则相对较少,部分设施场所由于建成时间较长,需要修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文艺人才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不均等问题;公共文化活动需要资金支持,但由于其公益性质,资金不足往往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从美国等国的经验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渠道多样,采取以政府资助为主,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途径投资和捐助为辅的资金投入方式。这不仅减轻了国家和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提高了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使社会上更多的单位或个人关心社区、回报社区;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过去,我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缓二慢,滞后经济建设步伐,落后群众文化需求。自从进入'十一五',全县干部、群众心连心攻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基固本惠及城乡,实现了遍地'开花'全覆盖。百姓笑在脸上,领导喜在心头!"双流县委副书记周先毅在4月13日四川省文化厅在双流召开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精彩致辞,并博得了与会的省、市(州)文化厅局、文化馆、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的热烈掌声和交口称赞。当140位代表驱车参观了双流县华阳街道劲松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黄甲镇综合文化站、胜利镇白塔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正在兴建的县图书馆新馆后,纷纷为双流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95万人民创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模式与新成果,感到振奋鼓舞,受到启发鞭策。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现场会总结报告中,对5年来双流县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的辉煌业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他说道:"双流县党政领导部门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基本民生内容,大幅度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近两年就达1亿多元;双流县惠民、利民、富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地生根,做到了全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全覆盖;广大老百姓成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积极参与者和热情创造者,为全县力争实现'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示范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的宏大目标,夯实了文化基础,提供了精神支撑,培育了后备力量。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的双流县站在新的高度,奋力打造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极有推广价值,值得全省文化战线学习和借鉴!"

双流县委、县政府为赢得全县经济繁荣发展持续增长,以战略眼光和创新魄力及时出台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即《双流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关于双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重点突出了"三个统一",即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的建设规模质量评估统一标准;各镇、街道相关部门文化干部的年终业绩考核统一标准;各镇、街道财政扶持文化专项经费的运营情况考核奖惩统一标准。"三个统一"层层落实、坚决落实、年年落实,有力地掀起了全县兴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热潮。

 "双流县扶持文化的一个绝招,就是把县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加大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深度和强度,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区)做出了大投入文化建设的典范。我谨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向双流县委、县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现场大会由衷地说道。

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经历了70年代的萌芽阶段和90年代的探索阶段,由本世纪伊始,进入了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我国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已经充分显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