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安现役部队考试申论模拟题11一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2.2010年的春天,国内很多中小城市似乎在同一时间启动了垃圾分类的行为。早在9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就开始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马路边、社区里常能见到颜色各异的垃圾箱示意市民把垃圾扔进不同的桶里。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然而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始终在国内迈不开步子,甚至一些早已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已经在这项工作上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2009年4月初,G市环卫局对外宣称,鉴于分类垃圾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新的规划方案出台前,比单桶垃圾箱贵50%的分类垃圾箱暂时不再投放。这意味着垃圾箱将重回无分类的"单桶时代",事情发展成这样,不禁让人困惑,垃圾分类难道不可行吗?
国内某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在3435名被访者中,89.4%的受访者所在的住宅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系统,但仅有38.6%的家庭给垃圾分了类,90%的大众支持垃圾分类,但也有90%的人没有做对或者懒得操作。家住北方某城市的W先生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们都想事情办得越简单越快捷越好,所以要我平常准备两个塑料袋装垃圾,然后再把它们分别送入不同的垃圾桶里,这太难做到了。"
"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倡导都收效甚微。"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的学者指出。
很多市民表示,尽管对垃圾分类收集有所了解,也很愿意配合这项工作,但困扰他们的问题是:到底垃圾该如何分类。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一个小城市,垃圾分类方法、标准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垃圾该如何扔。
而垃圾"分了又和"的尴尬情况也在众多城市不断上演。家住南方某城市的C女士,在她家楼下的两个垃圾桶上,分别写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一向热心环保的C女士也十分在意,尽量将家中的垃圾按提示分别放入不同的桶中。但有一天,C女士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每天早上来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却将两个桶中的垃圾一古脑儿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C女士十分不解:"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工人装车时却把它们又混在一起,这跟不分类有什么区别呢?"
而早在1997年就提出垃圾分类建议并四处奔走的环境学者H,对今天国内的垃圾分类状况也非常失望。尽管大部分社区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H认为,分类垃圾筒只是一种形式,而垃圾最终是否能被分类,关键在于每一类垃圾要与它后面的运输和处理挂钩,这正是目前国内的垃圾分类所缺乏的。
某大学欧美环境史专业M博士,2009年曾受邀参与B市垃圾处理工作的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B市每年投在垃圾分类上的专项资金只有2000万元,可是在一个垃圾焚烧厂的投资就超过8个亿。"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M说。
"垃圾分类是个非常庞杂的问题,不是想象中这么简略。"G市城管委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L处长举例说,目前,很多酒店的餐饮垃圾用来卖钱,逼迫他们将垃圾提供给环卫部门分类处理,会触动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没有立法,人家不给你,也不能说什么。"法律专业出身的他直指关键,认为立法是现在推广垃圾分类的一项空缺。
二、给定资料
1.有人留意过自己每天扔出的垃圾吗?一点烂菜叶,几节废电池,易拉罐,塑料袋,或许还有刚刚擦了鼻涕的几张纸……
我们通常也就是把它们打成一包,出门走上几步,将这些生活的"废物"扔进垃圾桶。当清洁工们拉着清运车把它们弄走,我们似乎觉得,它们就此消失了。
但人类产生的垃圾,人类必须消化掉。无论是把它们简单堆积弄得臭水横流、蚊蝇乱飞,还是把它们运进专门辟出的填埋场,或是送进高科技的焚烧炉,都对环境造成负担乃至污染。垃圾并没有消失,它成了搅动社会的一大难题。
据统计,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目前,我国人均垃圾产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已经高于人均粮食产量。现有城市近700座,生活垃圾日产1亿吨,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着,2/3的城市被垃圾带包围,将有200多座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20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论断。但现在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恶瘤。我国对垃圾的处理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较为原始的"搬家政策",这不仅转播细菌,污染环境,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较为原始的垃圾处理方法,还使每年因此而丢掉价值高达250亿元的可再生资源。
2007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要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2万吨/日,到"十一五"末,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60%。随后,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在同年正式公布。方案中将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