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军转干安置考试时政之智慧城市
【基本概念】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 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 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 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 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 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热点事件】
"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到'跟风'不'疯'。"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郑勇强调。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
在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包括城市经济信息化、城市社会管理智能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居民生活便捷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2012年年底,重庆两江新区、南岸区申报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重庆市两江新区、南岸区入围。
工作的开展,远远早于此时。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从一开始的打造,就避免着"千城一面"。
"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任务可概括为'217',即2项基础设施、1个信息平台、7项应用工程建设。"郑勇介绍。
2项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面覆盖、高度融合的智慧两江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动态的实时数据获取;一个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空间、人口、经济、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个信息平台,是指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对城市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交换,满足各行业需求。7项应用工程建设体现在智慧应用体系方面,建设智慧 政务、智慧物流等七大应用示范工程。牵涉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大,就极易空,如何避免?两江新区的战略是:分阶段落地,着重抓好切入点。
郑勇称,这是一个三步走的项目实施规划。
第一步,2013年9月完成网络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步,2014年10月,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步,2015年12月,完成7项应用示范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工作计划,各单位报送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已经162个,我们择优纳入两江新区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计划。今年9月会与住建部签订创建协议,重点项目列入创建任务书,按住建部要求深化总体规划,体现'一城一策',完善总体设计。"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主要措施】
1.强化县域金融对接 积极助推城镇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发展的定调。城镇化建设需要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的金融体 系来支撑,承担服务"三农"重任的农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应发挥产品、网络与服务优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助推城镇化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
笔者认为,助推城镇化进程,农行应积极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信贷需求。县域城镇化建设对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增强区域 城市辐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农业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市民化"是增强内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二者均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支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基础设施涉及多项内容,各县域行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城镇化过程中涉及的水、电等民生项 目应大力支持,信贷介入的前提是城镇建设规划合理、项目承建公司实力较强、项目收益较为确定、前期资本金足额到位等,这些项目受益期长、吸附能力强、又有 政策倾斜,将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对小城镇房地产开发贷款,各级行应审慎支持,选择项目合法、"四证"齐全的项目介入,用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中国"社会责 任。
针对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全方位满足农民金融需求。城镇化在客观上改变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农民不只是身份的转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及购买行 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级行可大做文章。首先,全力满足农民的住房金融需求。围绕农民购买商品房、自建房,以住房按揭贷款产品 为主打,在贷款利率、首付金额、抵押上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其次,着力满足富裕农民的新兴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实际 购买力进一步增强,会出现诸如家电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等新的城镇化居民金融需求,农行应对富裕农民进行消费金融支持,起到示范作用。再者,大力满足 农民结算需要。由于农民的结算需求相对较小,各县域行可以推行普惠制金融服务,提供小额贷款、汇款、自助存取款等结算服务,满足进城农民、个体商户等客户 的日常结算需要。
2.实现城乡养老金并轨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出台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搭建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三险衔接的平台,利于人员流动,但公平性似乎并不足够,比如关于争议的统筹部分不能转移,该如何解读这一点?
郑秉文:首先,从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层面上说,统筹基金是否转移以及转移多少,这是后台的事情,不可能因此影响参保人的受益程度和待遇水平。但问题不在这儿,这是次要的,20%都转了就提高了转续的效率了吗?肯定不是。
虽然是否转移以及转移多少不影响参保人个人的受益程度,但是确实影响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支付能力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及各个地区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能 力。基金规模较大的、发达的、赡养率低的地区,日子就好过,反之就需要两级或者多级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贴,否则这个地区的养老金发放就产生问题。
这就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保制度的设计应该尽量让其财务可持续性要好一些,健康一些,不要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和身份转换,进而影响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甚至对城镇化进程产生副作用。
日报:我们现有的社保制度,与城镇化需求的差距在哪儿?
郑秉文:目前的社保制度下,我们等于有5个大制度--公务员的制度、事业单位的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进一步 细看一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发现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很多小制度,呈现严重的碎片化状态,存在很多问题。换言之,大的制度有五个(大碎片),但在城镇制 度里还存在无数小制度(小碎片).
如果大而化之,实际上就是2个制度:城市的和乡村的制度,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城乡之间的差别,正是这两个制度之间的鸿沟,才成为城镇化进程的障碍。既要应对快速老龄化,又要应对快速城镇化,我们的社保制度能够顺利应对么?我个人认为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对全国来说,未来10年城镇化,也就意味着将有1亿多人口变为城镇人,从新农保转移到城镇社保制度里,毫无疑问会对城镇养老保险支付形成了巨大的财务上的威胁和风险,因为两个制度的水平存在很大的落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