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乐见“排队”成为一道文化景观
背景链接
即便是不爱看展览的人,应该也听过一个词--"故宫跑"。两年前,国宝《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特展,每天观者如潮,以致出现了上千人"赛跑"的场景,于是一个新词"故宫跑"应运而生。
"故宫跑"渐成常态,这是媒体在回顾2017年文化现象时的一句总结。在这句总结背后,有无数堪称震撼的画面为基础。比如上个月,为一睹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的画作,中国美术馆前的长队绵延数百米;今年9月,《千里江山图》引观众"竞折腰",故宫里的"冲刺跑"重现江湖;今年6月,北京人艺的《茶馆》引发排队购票潮,有观众凌晨3时许就排队买票;今年3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很多观众为展览排队三个多小时……难怪有网友用"排队"二字来形容2017年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景象。
综合分析
排队成为一道文化景观,折射需求升级。近年来,不少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越来越长,曾经"小众"的文化产品不再曲高和寡,书画展览人头攒动,音乐会一票难求,经典话剧场场爆满,越来越多人愿意去欣赏没有火爆场面的文艺电影,喜欢去博物馆里感受历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丰盈,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正成为一种火热的社会风尚。
而在排队的背后还能看到"饥饿感"。以"故宫跑"为例,一个"跑"字可以说是观众文化诉求的自然流露,也反映着一种急切、渴慕的心理。在传世名画面前,一张张屏气凝神的面孔;为看一场话剧,深更半夜排队买票的身影--这样的观众是可爱的,这一现象也让人欣慰;但不可否认,观众井喷的文化热情仍未被妥善安放,没有被充分地满足,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距离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还不够多。眼下,国内文化消费增势虽然迅猛,但"内涵"尚不足。比如:文化快餐多,大餐套餐少;作为物质消费附属品的流行色,大路货多,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等"精品消费"依旧偏少。"故宫跑"的再次降临说明,市场并未疏远精品。相比那些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一方面,让"精品"走近大众,要有市场意识,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提供珍品文物展出的环境、安全保障等条件的情况下,让各路国宝能出来亮亮相。
另一方面,让"精品"更好地服务大众,还要善于借力"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营销手段。以故宫为例,这些年为迎合群众的传统文化激情想了很多招,火爆一时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与时俱进的《韩熙载夜宴图》APP,直至定格成"故宫跑"的大型专题展览都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来自故宫的礼物"文化创意产品则借助现代传播技术,让更多人有了欣赏精品文化的机会,也让文物摆脱了仅仅作为宝物的狭隘"身份"。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