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考试申论热点:警惕公务接待中的屡屡“破例”
一名参与脱贫第三方绩效评估的高校教师说,该校2017年底承接了一项省级政府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在开展评估工作的4天内,乡镇干部不仅安排明显超标的好酒好菜招待,还在工作日晚饭期间劝酒。粗略估计,每一桌晚饭费用超过1000元,人均百元以上,一般有四五桌。"这种吃喝和脱贫评估主题不符,让老师学生都很有压力。"该高校教师说,尽管师生坚决拒绝了劝酒,但是用餐标准依然严重超标,饭菜根本吃不完,浪费严重。(1月22日 光明网)
对于这些并非体制内的高校师生而言,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与各机关单位没有多深入的接触,而当第一次合作接触时,便被安排参加明显超标的好酒好菜招待,还被劝酒,于他们而言,第一印象确实不佳。而这样的"四风"问题确实令人深恶痛绝,可以说,这样的公务接待摆不上台面,却能够在屡屡"破例"中畅通无阻,值得深思。
自2013年12月8日,中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发布以来,各地对公务接待都有了明确、细化的规定,对接待工作有了明确的程序,接待人数有具体规定,接待标准更是极具细化,各地更是结合地方实际,纷纷发布了不同版本、限制更严、操作更细的地方版"禁酒令"。一些地方要求在接待中,中午不能饮酒,而晚上可以饮酒;有的地方是"一竿子打死",不能饮酒,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更有的地方出台了"史上最严禁酒令",不仅不能公款饮酒,连私人带酒也不能上桌。从这些地方出台不同严厉程度的禁酒令可以看出,正是一些地方对公务接待、公务饮酒留了余地,给出了"暗门",才导致餐桌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绝。
面对公务接待中的屡屡"破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够遏制住反弹回潮的倾向,具体而言,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其一,党员干部不能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思想,不能有"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其二,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餐桌上的不正之风持续进行查处,与审计部门一道,对各单位的账务进行细致排查,避免在账务上做文章;其三,"史上最严禁酒令"更应该注重落实,真正让全体党员干部形成"不敢""不想""不愿"的内在自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