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考试申论热点:“雪势汹汹”是一道城市治理的考题
同一份"考题",有的城市"成绩"好,有的城市则"错漏"不少、丢了一些"关键分",恰恰说明,"题目"虽然有点难,但绝不是无解的,而是"答题者"的水平有差异,平时在"功课"上的努力和付出不同。
1月2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轮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过程,导致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陕西、重庆等地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新华社记者1月8日从国家减灾办获悉,截至8日11时,这两轮雨雪灾害已造成中东部8省份21人死亡,237.5万人受灾。
当北方一些地区仍对初雪翘首以盼之时,南方一些地区已是"雪势汹汹"。如果说暴雪这种恶劣天气也是一种考验、一道考题的话,那么各地交出的答卷并不一样,"答题"结果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有的地方应对暴雪从容且高效,比如江苏南京因"一夜雪无"成了"网红",居民出行和城市运行未受影响。忧的是,有的地方疲于应对、损失不小,比如安徽合肥16处公交站台顶板倒塌,造成多人伤亡,另有乡村小学教室被雪压塌等。新华社的报道显示,暴雪灾害已造成安徽18人死亡。再如陕西西安,第一场暴雪过后交通几乎崩溃,不少人徒步上班。
应该说,恶劣天气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影响在所难免,包括有群众需要转移安置、水电基础设施可能受损、农作物可能受灾、一些生活用品可能出现短缺、人们出行可能受到影响等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吗?有没有可以减轻、预防的空间?同一份"考题",有的城市"成绩"好,有的城市则"错漏"不少、丢了一些"关键分",恰恰说明,"题目"虽然有点难,但绝不是无解的,而是"答题者"的水平有差异,平时在"功课"上的努力和付出不同。
从上述喜与忧的对比之中,不难得到一些启示。
南京为什么能成为"网红"?这得益于其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并且真正发挥了作用。报道显示,从收到即将迎来暴雪天气的气象预警起,该市便要求各单位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扫雪防冻人力、物力、机械的准备。"一夜无雪"的背后是几万环卫工人、城管队员不眠不休的辛劳付出,是组织得力、落实给力、齐心协力,是各方人员、物资的科学有序高效调配。
一些城市抵御暴雪的"答卷"为什么令人遗憾?银装素裹的惊喜为什么旋即成了吐槽和抱怨?因为平时"学习"不上心,导致个别"功课"成了"瘸腿"。同样是公交站台,为什么有的塌了有的没塌?同样是暴雪堆积,为什么有的地方和单位能够及时派人清理,有的却"呆萌"地要等雪停了再说,甚至雪停了还不知道要做什么?
城市公共治理中有一种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可或缺,即应急响应机制。它是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而设立的应急方案,目的即将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减到最小。而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在诸如地震、防汛抗旱、禽流感疫情、重大交通事故等情况下,各地都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此番暴雪各地也都启动了一级响应,但有些地方的响应显然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是方案本身不够细致科学,还是具体落实得不到位?或者不同队伍和力量之间配合不够?问题到底出在哪些环节上,应该调查清楚,且应及时整改。因为,暴雪可能还会来,其他的突发公共事件也可能随时来敲门。
进而言之,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危机意识、超前意识,不仅要懂得未雨绸缪,更要把绸缪的每一个环节、细节都安排妥当、考虑周全,还要有适当的演练,查缺补漏。
打个比方,高考前不是还有几次模拟考试吗?意义就是多几次事先演练,查漏补缺,别等到高考那天才发现很多问题还没学懂弄通,那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绩?城市治理也是一样道理,不管风霜雨雪、阴晴冷暖,只要应对机制完备、组织高效、各方守土有责,完全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下一次"考试",希望更多的城市都能交上一份让公众满意的"答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