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提交审议,既符合立法程序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坚定决心的又一次展示。
今年的两会,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是一项重要议程。3月8日下午,大会关于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吸引了不少记者来到现场。
这样的关注有原因。一部新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提交审议,既符合立法程序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坚定决心的又一次展示。
法治是开放的保障。1979年,刚当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出国访问,主要目的是向外商阐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吸引投资。事实上,无论是“外资三法”,还是外商投资法,都是在为开放中国立法。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也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走过40年,中国更深刻地理解了开放,也更坚定地走向世界。在外商投资法草案中,规定“国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国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通过公平竞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这些变化都体现出我们对外资,除了管理,更有促进与保护,这将为中国的开放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外商投资法草案审议过程中,有这么个细节。一审稿中,虽然规定了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但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觉得这不够清晰、充分,因此进行了修改完善,对相关概念予以清晰解释。这样的修改,是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提高的体现,也是促进内外资企业规则统一、促进公平竞争的彰显。
进一步扩大开放,正是会场内外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人代会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提出了关于外商投资法草案的问题;在人民大会堂的部长通道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回答了关于扩大金融开放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全方位对外开放举措。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在团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同样是要用法治助力中国更加开放。
从当年中外合资引进大众汽车到如今外商独资的特斯拉落地,从海南全岛建自贸区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开放的脚步举世瞩目。越是走向高水平开放,越需要法治的保障。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以法治为开放护航,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