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观点题作为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片段阅读的大头,同时也是令许多学生头大的一部分。由于这类题型考察的是归纳概括能力和行文分析能力,主观性较强,是行测当中对言语理解要求高的,所以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多考生行测考试中的最大“凶手”,我们要在考试中找到这个“凶手”并且将之“绳之以法”。在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题目,某些选项可以很快排除,剩余两个或三个选项都特别像“犯罪嫌疑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侦破”,从“选项”这个“犯罪现场”出发,顺藤摸瓜,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找到真正的“行凶者”。
既然主旨观点题问的是“概括最准确的”、“作者想要强调的”、“文段意在说明”……那么我们就不妨从选项入手,假设如果作者想要准确、全面地表达选项中的意思,文段内容应该是什么?以下例题为例:
例题: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各种事情上,这自然是对的,但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发现、发觉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加以支持,提供条件和方便,进行组织引导,这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家庭的贡献,减轻他人的负责,更有利于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组织引导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B.关注老年人更应当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C.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利于长寿
D.老年工作的重点是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事情
【解析】答案选B。
这道题目按照常规的解法:分析行文脉络,第一句为转折句,重点在“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第二句重点在于说明什么要“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也就是第一句话为提出观点,第二句话为原因分析,文段行文脉络为总分文段,因此文段主旨为首句中转折之后的内容,即“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这个时候与给出的选项进行对比,发现A选项概括片面,B选项和C选项不好确定,D选项偏离重点。答案在B与C之间,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用常规做法得出答案就不太容易。
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
剩余的两个“疑似正确选项”我们一个一个分析。首先,先假设B正确,那么就设想,如果把B选项作为一个中心议题来看,让我们自己写一个小文段,文段应该写什么内容?推测“嫌疑人”的“作案动机”。B选项内容为“关注老年人更应当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为了让这个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就会重点论述“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什么对于老年工作重要、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这样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回到原文进行比对,与原文相符,因此答案为B选项。
如果觉得不放心,同样的方法,我们把C选项作为议题,抛开原文段,设想文段内容应当是什么内容。C选项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利于长寿”,那么文段为了论证此观点,就要重点说明“老年人老有所为对于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重要意义”,与原文内容比对发现,这只是原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C选项内容片面,不能作为正确选项。
这样,我们从选项这个“犯罪现场”进行逆推,推测“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就确定哪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是与原文相符的,从而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快速锁定正确选项,争取这可能压死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